1.255 非淬不銛(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085 字 3個月前

誠然,今二日並天。

關東群雄,並徐豫諸國主,多半俸合肥侯為主。獻費亦輸往壽春。幽冀諸國主,當緊隨薊王上(計)洛(陽)。

餘下各州諸侯,當視國情而定。若緊鄰關東群雄,不敢忤怒。唯獻費壽春。距薊國近者,則獻費洛陽。終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假路遠賊眾,輕言廢止者。必被群起而攻之。諸如益州刺史劉焉,懾於董卓淫威。且諸子俱在京師任職。今季亦有奉獻。

董卓手握十萬雄兵,人吃馬嚼,可想而知。先前儘收洛陽之銅,盜鑄小錢無數。又強令洛陽稅賦皆由小錢足額支付。一進一出,斂財無數。更加借口兵糧不足,借出太倉、常滿倉等積糧無數。皆屯於萬歲塢中。不得已,朝廷唯向薊王求購。

薊王有求必應。足額供給。奈何朝廷國庫空虛,再加西園大火,亟待重建。中署亦無餘錢。不得已,獻帝唯以近郊皇家苑囿為質,向金市子錢家舉債。

城上金烏,河間姹女,死灰複燃,甚囂塵上。

自黃巾亂後,群盜蜂起。蟊賊遍地,宗賊坐大。十三州皆大興屯田,為何年年缺糧。囤積居奇乃其一。人吃馬嚼乃其二。先前郡兵不足,如今私兵過度。大量口糧被人馬消耗。尤其洛陽百裡之土,如何能養活滿朝權貴,四郭百姓,更加十萬兵馬。

董卓乃西州虎狼。大權在握,首當其衝。刮地三尺,將洛陽錢糧,齊聚一塢。至於萬歲塢外,是死是活。又何必在意。古往今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實不足為奇。

焉有董某例外?

薊國稻作,季季大熟。本以為廣輸天下,待十三州恢複元氣,薊人當可積存備食。不料年年豐產,年年輸糧。除十三州外,遠至西域、北海、象林,販糧車船,不絕於道。究其原因,農牧不產糧,西域不產稻,秈稻風味差。諸如此類。

可否惜售。

不可。

豪強缺糧,百姓絕食。最先斷糧的必然是廣大黎庶。

薊鈔大興,大利於國。正因薊國粳米,販運天下。薊鈔才隨之興起。若薊鈔無從購糧,必遭棄用。

牽一發而動全身。莫過如斯。

巨馬水路,大利匠人城。

薊王泛舟入城。登將作寺大舡,觀摩清鋼琉璃甲的製備。清鋼琉璃,又稱淬火琉璃。單憑此名,其工藝,便可窺知一二。

具體工藝為:切割、鑽孔、開槽、磨邊、洗滌、烘乾、爐燒、淬火。

整個工藝,皆在一艘工舡內完成。巨馬水雖四季不凍。然兩岸早已白雪皚皚。冷風刮麵,徹骨極寒。將天然冷風引入“風艙”之“冷風囊”,混入“暖風囊”中暖風調節,再經“風排”鼓入“淬火爐”,經爐內“風柵”上排列“風嘴”,淬火琉璃。

經將作寺良匠,反複試驗。用於戰象披裝的琉璃甲片,日臻大成。

劉備臨來時,心中便有疑慮。時下並無汞柱溫度計,準確測溫。匠人如何控溫?

如淬火時,風速、風壓,風度,如何精確

調節?

首先,冷風溫度,如何控製。

待觀摩後,劉備恍然大悟。

巧用風囊。風囊如汲水囊。由尺寸相同的小囊,如蜂巢般組合而成。每個冷風小囊存量恒定。灌滿之後,與同樣蜂巢構造的熱風囊按比例混合。再經風排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