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3 同堂異室(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613 字 3個月前

八日,祠世祖廟。

話說,中元二年,光武駕崩。子劉莊繼位,是為明帝。明帝感懷中興之功業,特立“世祖廟”,以祠光武。故自明帝始,洛陽並有二廟。供奉前漢皇帝之高廟,及供奉今漢光武之世祖廟。

至此,曆代帝王駕崩,皆立神主於世祖廟,而不進高廟。此廟製,稱為“同堂異室“。同屬一家,稱“同堂”,分屬二支,為“異室”。儘管前漢帝係,祭祀如舊。然今漢帝係亦自成一派。俗謂親疏有彆,亦由此論處。遙想當年,薊王為臨鄉侯。初次上洛,正月旦會入宗親諸劉隊列,為宗室詬病。亦是因此。

七日祠高廟,八日祠世祖廟。五供畢。而後上陵禮,祭先帝。

五供之禮,無一可廢。

董卓初掌大權。如同新官上任。事必躬親,任勞任怨。尤其開年大典,乃宣告執宰天下之始。董卓用心,可見一斑。

上行而下效。一眾黨羽,畢恭畢敬。更不敢怠慢絲毫。天光微亮,萬歲塢內,人馬嘶鳴。魚梁台上,鼓聲震天。洛陽四郭,遠近得聞。便是二宮之中,董侯亦夢中驚醒。

隆重聲威,無可匹及。

待車馬列隊畢,三通鼓罷。董卓朝服出殿。登竿摩車,順下魚梁台。沿途軍士高呼:丞相順安。

順安一詞,見於:“故聖王所以順,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疏曰:“既順安之,故不使渚者徙中原。”使和樂而安定也。劉向亦有:“尊其人,必敬其位,順安萬物,古聖之道幾哉!”

傳聞此敬語,乃黨魁所獻。逢董卓車駕,順下魚梁台,左右衛士皆大聲疾呼,以壯聲威。

待竿摩車駛入平地。百官伏於道旁,大禮參拜。亦口呼:丞相順安。

董卓目不斜視,徑直駛過,無需回禮。

日複一日,天天如此。

儀軌之隆,兩漢四百年所罕見。

久沿成習,習以為常。待卑躬屈膝,遂成慣例。逆來順受。群臣再無忤逆之心。此乃奴化之縟禮也。董卓雖不解黨魁深意,卻極為稱心。用後世話說,儀式感爆棚。

此舉。不僅長諂媚之風,亦助爭寵之心。尤其上下左右,互相監督。凡有乾嚎不出聲,或是陰陽怪氣者,皆踴躍舉報。歪風邪氣,薰蕕莫辨。

董卓以降,卻樂此不彼。尤其家人皆入萬歲塢。說與世隔絕,亦不為過。一切用度,可比函園。左右皆阿諛,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即便自詡高潔之士。耳濡目染,又豈能獨善其身。

終歸“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董卓前呼後擁,車駕出塢,祠世祖廟而去。

此時此刻。薊王車駕亦出王宮。幕府並封國,百官車駕,沿裡道列隊恭候。王駕抵達,依次彙入。先北後南,繞行中郭。而後徑直赴西,浩浩蕩蕩,駛往靖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