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3 石牛糞金(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920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許攸所言“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典出先秦。

《蜀侯迎金牛》:蜀侯性貪,秦惠王聞而欲伐之。山澗峻險,兵路不通。乃琢石為牛,多與金,日置牛後,號“牛糞之金”,以遺蜀侯。蜀侯貪之,乃塹山填穀,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卒師隨後而至,滅國亡身,為天下所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注)。

遂有“石牛糞金”,喻“貪小失大,因利忘害”。

此典故,後世始見載於,北齊劉晝之《劉子》。然時下人儘皆知。

大雅之堂,不便言糞。然與會之人,皆心領神會。

言下之意,薊王踞道義之巔,居高臨下,無往不利。何必自毀根基,自甘墮落。

“‘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謹擇也,仁人之所務白也。絜(qiè治)國以呼禮義,而無以害之,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薊王所誦,正是千古名篇《荀子·王霸》:“‘故曰:以國齊義,一日而白,湯武是也。湯以亳,武王以鄗,皆百裡之地也,天下為一,諸侯為臣,通達之屬,莫不從服,無它故焉,以義濟矣。是所謂義立而王也。”

“主公明見。”群臣下拜。

湯亳武鄗,皆百裡之邑。然僅憑百裡之地,卻令天下為一,諸侯為臣,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彆無它故,國以義濟矣。

不料盧少保,竟淚目。

盧少保諄諄教誨,孜孜不倦。少時名言警句,何其多也。譬如可比光武。譬如胸有猛虎。眾所周知,薊國大儒學,起於《荀子》。薊王言行合一,恪守義立王道。回憶三墩為學點滴,盧少保足可告慰。

見盧少保潸然淚下,萬石國老位列,皆心有戚戚。何為師?以身證道也。

薊國四百城港,今多以破萬戶。換言之,即便大朝會,已抬升至“比千石及以上”方可與會。亦足有四百長吏。此還不算輔漢幕僚。先前使者張種,還驚詫於無名之輩,皆有建樹。

實則大謬矣。薊人隻重實才,不重虛名。三食高俸,有德才者居之。名聲雖不見洛陽,然國中皆有美名。

靈輝殿中宿吏,既身有典故。可見一斑。

“立春伊始,萬物萌新。”薊王居高言道:“今季稻作,不可弛也。”

“臣等,遵命。”

午時將至,遂開宮宴。

鐘鳴鼎食,君臣同享。

稍後,醒鑼奏,朝議續。

先國後家。午後多為內政。諸事不明,長吏上報。右相逐次誦讀,先經百官共議。再由薊王定奪。

謂舉一反三。“一竅通,百竅通”。諸如興陵園葬。四百城港,自無需再問。葬製亦隨之確定。墓穴尺寸,墓碑大小,乃至殉葬明器,皆有規定。陵山頂,乃陵宮之所在。自上而下,開鑿石階,劃分墓區。一座陵山,足供數十年所需。待陵山葬滿,地宮亦造畢。再啟新山,為下一代諸王預備。

薊王麒麟天降,應運而生。重重舉措,皆因地製宜,推陳出新。絕無蜃樓海市,立意標新。薊國葬製,乃出脫於王陵葬製。換言之,滿山墳塚,皆為諸王守陵。山腹中必興地宮,待王百年,遂入葬“封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