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周鄭交惡(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838 字 3個月前

“入兗州,立新都。”王斌表,可想而知。遷都二字,茲事體大。為天子,豈能棄社稷宗廟於不顧,遠走他鄉。

王斌神變化,荀彧曆曆在目:“如少府所知。洛陽周遭,群雄窺視。關東皆奉合肥侯為主。袁紹等人此來,為求正統,必迫陛下禪位,乃其一也。西涼將校,張濟、李傕等,為求自保轉投弘農王門下,再難為陛下所用,乃其二也。今關東、關西,共據八關,二十萬兵卒,各為其主,陛下已成孤家寡人,乃其三也。”

言下之意。洛陽時局,乃“叔侄之爭裹挾東西交惡”。關東、關西,積怨已久。八關守軍,關東關西,各占一半。多方拉攏之下,必投張濟或袁紹。卻無人,心向董侯。

洛陽時局崩壞,可比秋時,“周鄭交惡”。

見王斌無語沉思,荀彧又道:“兩相疾惡,一線命懸。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王斌又問:“薊王既已出兵,又豈坐視叔侄之爭,危及國祚。”

荀彧不答反問:“聞薊王興五帝之學。命儒宗鄭公等,編纂《大百科全書》。少府可知,‘百科’二字,何所出?”

“乃百家之設也。”王斌焉能不知:“孟子曰:‘夫子之設科也,往者不追,來者不距。’便是此意。”

“然也。”荀彧欣然點頭,乎話鋒一轉:“孟子亦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薊王立大儒學,焉能不知輕重。”

隻需於民有利,與國有益。何人為帝,無足輕重。

叔侄二人,裹挾關東、關西,二十萬大軍,為救洛陽百姓,續大漢社稷。叔侄二人,若能相安無事,薊王亦樂見其成。

更有甚者。荀彧又道:“河北‘易縣為京’,薊王扶立麟子阿鬥為帝之風傳,‘甚囂,且塵上矣’。”若叔侄之爭,難以善終。薊王索另起爐灶。扶立幼帝,亦是今漢慣例。

不得不說。荀彧,才智高絕,慧眼獨具。

王斌卻心煩意亂,無從決斷:“文若所言,不無道理。然何去何從,又豈是我等臣下,能夠決斷。”

王斌此言,荀彧亦不例外:“何不告知太師並車騎將軍當麵。”

“也好。”王斌咬牙應下。罷筵,遂車入函園,直抵二崤城,瑤光。

董侯高居主位。王、呂布等,一眾文武,分列左右。雖不比玉堂,製非常模。卻也頗具氣度。

王斌趨步入。將席間荀彧之言,娓娓道來。

引百官深思。

少頃。見無人發聲,董侯遂問:“太師以為如何?”

“曹孟德,‘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焉知忠於漢室,非賊臣乎。”王答曰。畢竟人心難測。若是下一個董卓,又當如何。剛出虎口,又入狼窩。悔不及也。

不其侯伏完奏曰:“曹孟德亦出關東,素與二袁交厚。且俸合肥侯為主久矣。焉知其中無詐。不可不防。”

董侯輕輕頷首:“不可儘信,亦不可不信。”

“陛下明見。”百官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