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各有算計(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645 字 3個月前

稍後再看。

--------

成皋聯軍大營。

“孫文台,今在何處。”袁紹居高問道。

“孫破虜順下大河,不知所蹤。”袁遺回報。

“孫堅亦不可信!”話音未落,袁術已怒氣衝衝,步入帳中。

“左車騎何意?”袁紹忙問。

“請屏退左右。”袁術抱拳請命。

待帳中隻剩袁氏兄弟。袁術這才密語相告:“那日救火時,孫堅自井中得傳國玉璽。隱瞞不報,欲據為己有。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此事當真。”袁紹眼中戾芒乍起。

“乃我……”袁術話鋒一轉:“同鄉。自孫堅營中,親眼得見。焉能有假。”

何來同鄉,必是細作。袁紹自深信不疑:“天子六璽,虎紐玉螭。若得傳國第七璽,陛下穩居帝位矣。”

“先是曹孟德,再有孫文台。群雄離心,盟不久矣。”袁遺慨歎。

聞此言,袁術心煩意亂:“今漢式微,人心思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何況今日乎。”

袁紹自有主見:“天子雖群雄共立。然畢竟我為外戚。孟德、文台,有此舉,實不以為。”

“為今之計,該當如何。”袁遺遂問。

“傳國玉璽之事,假作不知。”袁紹答曰:“文台欲攻荊州,隨他所願。左車騎,可謀取江左,為萬全之策。”

“盟主之意,割據江東。”袁術會其意。

“然也。”袁紹言道:“玄德雄踞河北,並隴右、西域。斷難相爭。孟德規大河之南,奉天子以討不臣之勢成矣。我輩若冒然興兵,則為逆亂。天子隻需一道詔命,玄德必水陸並進,大軍齊出。勝負如何,毋需多言。大江上下,枝津遍地,故瀆縱橫。非飛雲、蓋海,不可取也。逢用人之際,斷不可交惡。”

時局崩壞,唯有如此。眾皆慨歎,不料袁術忽生一計:“孟德既奉天子,必聯絡四方將軍。何不行離間計。”

“計將安出。”袁遺忙問。

袁術閉口不答,袁紹卻已心領神會。

見袁紹會意,袁術又恨聲道:“孫文台竊據傳國玉璽之事,或可令劉景升知矣。”

袁紹動了動嘴角。卻未置一語。

薊國都,門下署,鸞棲館。

散朝後。薊國謀主,相約小酌。

“奉天子以令不臣。必出荀彧之計。”中丞賈詡,一語中的。

荀攸慨歎:“可惜從叔,不能為我主所用。”

“此計高妙。”沮授言道:“即解叔侄相爭之禍,又除今漢國祚不繼之危。”

田豐輕輕頷首:“若叔侄為一己之私,無故罷黜天子,乃至漢祚斷絕。我主必另立新君。如此,漢室三興矣。”

之於時局,眾謀主,果有遠見。一旦叔侄二人暗中苟且。逼迫董侯禪位。薊王托孤重臣,必不會坐視不理。另立新君,水到渠成。

正因董侯攜百官遷都,保住大位。才令漢祚延續。一乾人等,勾心鬥角,猶不自知。

唯有荀彧,窺破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