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勿為禍先(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268 字 3個月前

“如此,漢中當為陛下所用。”史夫人亦喜。

“當如何行事?”對史侯而言,能兵不血刃,拿下漢中。進而“漢中開漢業”,問鼎天下,方是重中之重。餘下一切,皆無所謂。

“如陛下所知,吾門與天師道,頗有淵源。”史夫人言道:“陛下可先立寨白馬山。妾自去說張魯,不日必見分曉。”

“如此,有勞阿母。”史侯心中大定。

待史夫人自去。史侯遂命張濟依山下寨。號白馬寨。

畢竟客軍遠來,跋山涉水,一路人吃馬嚼,軍糧消耗甚巨。張濟密報,餘糧已不足半月。史侯心中急迫,可想而知。

萬幸,不出十日,便有舟船,滿載糧草,泊於堵水之岸。足夠五萬兵馬,三月所需。

聞乃張魯遣人所送。史侯稍得心安。

漢中使者,亦隨船前來。入寨覲見。

“治頭大祭酒閻圃,叩見陛下。”

張魯在漢中,因襲張修教法,並“增飾之”。自稱“師君”。來學道者,初稱“鬼卒”,受本道已信,則號稱“祭酒”,各領部眾;領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不置長吏,以祭酒治政。

“祭酒免禮。”史侯如沐春風:“賜座。”

“謝陛下。”閻圃儒雅,頗有智略。正是史侯所缺。

“聞,‘民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張)魯為漢寧王’。唯祭酒以‘勿為禍先’相勸。”史侯笑問:“不知,可有此事。”

“陛下明見,確有此事。”閻圃肅容下拜:“時,下臣進言:‘漢川之民,戶出十萬,財富土沃,四麵險固。上匡天子,則為桓、文(齊桓公,晉文公),次及竇融,不失富貴。今承製署置,勢足斬斷,不煩於王(無需稱王,足可掌控漢中)。願且不稱,勿為禍先。’”

“昔高祖殺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史侯歎道:“祭酒,乃純臣也。”

“陛下謬讚,下臣不敢。”閻圃麵色不變。

“朕,欲立社稷於漢中。若張師君奉天子,可尊號‘國師’。五鬥米道傳天下。凡教中祭酒,大祭酒者,皆入朝為官。”史侯金口玉言。

“下臣,定告知師君當麵。”閻圃言道:“敢問陛下,可有詔命。”

謂空口無憑。閻圃此來,乃為求一言九鼎。

史侯笑道:“朕豈無詔。”

薊國虎踞河北,大漢一藩。海內披甲者百萬。唯奉天子,方可免斧鉞加身之禍。張魯、劉焉,亦不例外。

正如閻圃所言。群雄所求:不失富貴,勿為禍先。

史侯若將五鬥米道,悉數接納。張魯權利,並未削弱。得天子授予尊號,等同招安。再無後顧之憂。誠然,為與五鬥米教,產生關聯。天子號“道君”,亦是必然。

如此,天子亦為五鬥米。皆大歡喜。

如前所言,統治不夠,宗教來湊。借宗教立國,後世屢見不鮮。張角黃巾之亂,亦是先例。隻不過比起張角,史侯出身漢室,又曾登基為帝。之於張角五鬥米而言,可遇而不可求。

貌似一切,皆合情合理。

稍後,五鬥米徒眾,並漢中百姓,焚香於道。張魯領座下治頭大祭酒,出十裡相迎。史侯入城登基。改元“昭寧”。

稍後,合肥侯亦於壽春,改元“永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