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功敗垂成(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535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襄陽城頭。

劉表並麾下文武,矗立譙樓之上。俯瞰城下江東萬人軍陣,麵沉似水。

江東兵鋒之盛,荊州莫敵。

主簿蒯良言道:“孫堅麾下,一萬江東健兒,號‘敢死’、‘解煩’。百戰精兵。敢死為先,解煩斷後。由江東四校,徐盛、宋謙、董襲、賀齊,並領之。”孫堅拜破虜將軍。麾下前、後、左、右,四校尉,皆前加“破虜”二字。

“江東猛虎,爪鋒齒利。”劉表歎道。

“明公勿憂。兵法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襄陽雄城,兵精糧足。縱一萬虎狼之士,亦難先登。”蒯越進言道:“孫堅,客軍遠至,苦無根基,故求速戰。明公當反其道而行之。隻需固守城池,久攻不下,必然心急。再令黃祖依計行事,孫堅必中計也。”

“便依異度所言。”劉表輕輕頷首:“猛虎不死,我心難安。”

孫堅城下叫陣。劉表閉門不出。

“(襄陽)城北枕沔水(漢水),即襄陽縣之故城也,王莽之相陽矣。楚之北津戍也。今大城西壘是也。”

襄陽新城,又名襄陽大城,乃北津戍,東擴而成。北津戍,今為襄陽西壘。扼守漢水。與襄陽城,互為犄角。此堡三麵環水,背靠峴山。易守難攻,謂襄陽橋頭堡。

欲下襄陽,必攻此堡。否則左右夾擊,敗局已定。

時屢敗屢戰之黃祖,正駐守堡中。

襄陽牆厚壁高,乃劉表不惜工本,請大國良匠,以薊國營城術督造。防禦之強,可想而知。謂“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同出薊國技藝。矛盾之爭,勢均力敵。孫堅無法憑機關之利,碾壓取勝。強攻必損兵折將,十不存一。更有蔡瑁家門,約為內應,夜開城門。故孫堅城下示威,為城內蔡氏子弟壯膽。待日落,便以機關兵車,紮下營盤。

一連數日。

任憑孫堅,城下搦戰,劉表皆高掛免戰牌。命麾下嚴守四門,拒不出戰。更加蒯良、蒯越智略出眾,令行禁止,井然有序。並無半分差池。城內蔡氏私兵,亦無可乘之機。城內城外,心急如焚。

又聞南蠻校尉,引軍渡江,據津鄉港,兵圍江陵。關東聯軍,已入南陽。饒是一軍主將,孫堅亦日漸急迫。

是夜。大城西壘。

得劉表密令,黃祖領軍出征,夜襲孫堅大營。

不料孫堅,早有準備。更加機關楯壁,攻守兼備。戰至天明,見事不可為,黃祖鳴金收兵。

“哪裡逃!”營門大開。孫堅領一千精騎,殺奔而出。黃祖力竭潰敗。亂軍四散而逃。黃祖並數十親騎,不及遁入西壘,孫堅已拍馬殺到。唯有繞城而過,竄峴山中。

史載:“堅悉其眾攻表,表閉門,夜遣將黃祖潛出發兵。祖將兵欲還,堅逆與戰。祖敗走,竄峴山中。堅乘勝夜追祖,祖部兵從竹木間暗射堅,殺之。”又引《英雄記》雲:“劉表將呂公(《後漢書》作呂介)將兵緣山向堅,堅輕騎尋山討公(介)。公(介)兵下石,中堅頭,應時腦出物故。”

然自南陽大水,萬民流離。盜賊蜂起,刨人祖墳。陰瑜返鄉,為孫堅引為上賓。臨行前,君子之風,授之以盔。或從合肥侯南陽稱帝始,種種倒行逆施,前因後果,交替演化,陰差陽錯,終令曆史稍稍偏轉。

身後慘叫不斷。

親騎紛紛落馬。孫堅單人匹馬,殺入峴山。黃祖肝膽俱裂,苦不堪言。唯有鞭笞戰馬,掩麵逃竄不提。

“黃祖匹夫,速速下馬乞降!”耳邊一聲炸雷,孫堅電射而至。

千鈞一發,忽聞鳴鏑射空。

山上箭如飛蝗,石如雨落。

眼見一塊礌石迎頭砸下。黃祖兩眼一黑:“吾命休矣!”

不料馬失前蹄。身形一矮,礌石正中盔尖,又彈跳崩去。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