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周不如漢(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856 字 3個月前

“非薊王駕到,乃鄭公路過於此。”便有二人,並立廊下。說話之人,正是徐州彆駕麋子仲。

身旁之人,乃鼎鼎大名,薊王門下督鄭泰。張闓位列都尉,麋竺並鄭泰,時有往來。會賓客大宴,焉能不識。

“不知彆駕,鄭公在此……”張闓心慌意亂,不知所謂。

“都尉自去吧。”麋竺網開一麵。不予追究。

“謝…彆駕!”張闓如臨大赦。不敢久留,掩麵自去。徐州再無此人。

鄭泰皺眉道:“賊心難改,何不殺之以絕後患。”

麋竺笑答:“料想此人,亦是奉命而為。若殺之滅口,今夜之事,他日如何大白於天下。”

鄭泰輕輕頷首:“原來如此。”凡利欲熏心者,必難守口如瓶。今夜行刺老父,曹操焉能善罷甘休。待知詳情,亂世奸雄曹孟德,必有計較。此乃反·縱虎歸山之計也。

繡衣吏移除賊屍,傾盆大雨遂將殘血洗儘。反身入室,再續夜宴。高談闊論,賓主儘歡。

鄭泰此來,乃代主徵張昭入薊。

張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少好學,善隸書,從白侯(複姓,一說複姓‘柏侯’)子安(或是表字)受《左氏春秋》,博覽眾書,與琅邪趙昱、東海王朗俱發名友善。弱冠察(舉)孝廉,不就,與(王)朗共論舊君諱事,州裡才士陳琳等皆稱善之。刺史陶謙舉茂才,不應,謙以為輕己,遂見拘執。

舉為茂才而不應。陶謙怒其輕慢,遂將張昭拘禁。趙昱、王朗,傾身營救,卻不得免罪。

長子張承,字仲嗣,少以才學知名,與諸葛瑾、步騭、嚴畯相友善,共入薊太學。聞父被禁,遂十萬火急,求救門下報館丞陳琳。

陳琳連夜上告門下祭酒司馬徽。不及天明,薊王已知。遂遣門下督鄭泰,出使徐州,借徵辟之名,救張昭出牢籠。

薊王徵辟,陶謙焉能阻攔。臨行前,私語鄭泰。言,張子布剛簡,懷不撓之節,王上若重用之,宜先磨儘鋒利。否則,恐事與願違。

鄭泰稱謝不語。

弱冠舉孝廉,而立舉茂才;二舉皆不就,未得其主也。

此行,除徵張昭,亦同徵張紘。

張紘,字子綱,徐州廣陵人。年輕時遊學京都,入太學從博士韓宗,習《易經》並歐陽《尚書(歐陽氏尚書)》,又隨外黃高士濮陽闓,習《韓詩》、《禮記》、《左氏春秋》。

學成歸鄉,舉為茂才。三公四府皆遣人來辟,張紘不應,拒走江東。與猛虎孫堅結識。自孫堅重創,舉家遷避薊國。吳夫人感念張紘先前頗多義行,遂舉於薊王。

才有鄭泰此行。

至於,與曹嵩一行是偶遇,還是刻意。便不得而知了。

翌日。路旁軍帳,人馬全無。皆遂張闓逃去。鄭泰遂命麾下繡衣吏,護送曹嵩一行,同赴琅琊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