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兵不厭詐(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199 字 3個月前

400萬字留念。

------------

曹操背盟,轉投董侯。孫堅重傷,舉家北上。無飛雲、蓋海二艦隊拱衛,淮南危矣。

淮南若失,江北不保。

即便合肥侯退守長江。水軍不利,亦無從自保。

自曹操始,關東聯盟土崩瓦解,時局急轉直下,合肥侯如坐針氈。

話說,叔侄三人,合肥侯最具英主之姿。且早已元服,心智成熟。奈何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鞠城兵亂,死傷無數。尤其累及洛陽宗親貴胄。惹天怒人怨,被時竇太後廢黜。稍後衣帶盟眾為求自保,與合肥侯一拍即合。才有南陽自立之舉。為史侯效仿,引天下三分。

薊王恪守臣節,疏不間親,卑不謀尊。不裹入叔侄之爭。

叔侄皆以為。隻需滅二家,繼承大統。薊王自當俯首稱臣。故想當然,將薊王先行剔除在紛爭之外。有意無意,頗多輕慢。

唯有王允老謀深算。先割肉飼虎,再假猛虎之威。且擇關東諸國下手。一劍封喉。

自割己肉。乃苦肉計也。

當年,因惡張讓,連下二獄。五刑加身,嚴刑拷打。恐生不如死,楊賜暗送鴆毒。不料王允投杯於地,厲聲曰“吾為人臣,獲罪於君,當伏大辟以謝天下,豈有乳藥求死乎!”

後董卓專權,擅自廢立。群臣噤聲,為王允厲聲抗辯。遂惡董卓,欲除之而後快。豈料王允行連環苦肉,呂布知恥後勇,刺董於階下。

細思極恐。與今割肉飼虎,二行苦肉連環。一脈相承也。

王佐之才,實至名歸。

王允上表,兵進淮南。

乃“箭拔弩張,打草驚蛇”之計也。

目的有二。震懾諸王為其一,嗬阻群雄乃其二。作勢南下,群雄驚慌之餘,唯據險自守,不敢妄動。

助所遣諸國相,奪治國大權。此亦是“狐假虎威,餘威猶存”。

董侯詔命,薊王傳檄。國中精銳,四方雄兵,未動一兵一卒。單治粟、水衡二都尉。麾下萬五兵馬,便兵不血刃,攻下徐州雄城下邳。天下震動。

群雄驚怖,可想而知。

便在此時,王允大張旗鼓,上表討伐。

合肥侯豈還能穩坐大位。

王允居上公之首。總領朝政。親自上表,滿朝文武,自不敢怠慢。董侯專開朝議,商討南征事宜。

與此同時。甄都所遣諸國相,入城奪權,整頓吏治,收買人心。上下奔走,不亦樂乎。

王允重名,遍傳關東。

饒是被狐假威之薊王。亦不由慨歎。煌煌四百年天漢,仁人誌士,名臣輩出。何等之絢爛。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一言蔽之,兵不厭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