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遼東之煮(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204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許子遠進言,乃為安國之東境。

“此水何名?”薊王言指大遼水上遊來水。

“名‘饒樂水’。”左國令黃承彥持芴奏對:“鮮卑以季春月,大會於饒樂水上。既此。”稍後又稱潢水。此水與長城所包夾之廣袤草原、澤澱,本是鮮卑牧地。今為高車所據。

目光順下饒樂水。西有醫無慮山為屏,北有秦漢長城為阻,東有大遼水為塹,南有無慮、險瀆二縣為界。其中徑三百裡,皆是大遼澤。

澤中枝津縱橫,散亂無序。“地多鬆柳,澤饒蒲葦”。

薊王遂有定計:“尋枝津故瀆交口,先立港,再築城。而後順下,直至與無慮、險瀆二縣接壤。”

“喏。”左國令黃承彥這便領命。與雍奴藪不同,大遼澤,皆位於大遼水西岸。不可沿水岸,二麵築城。唯有尋澤中枝津故瀆,先築堤鎖水,再造港津,擴建城邑。尋枝津交口順下,直至將大澤縱橫分割。

欲圩田,先治水。自薊王治水督亢始,東西掘鯉澱,雍奴藪,文安澤,國中能工巧匠輩出。都水署更是人才彙聚。

治水的關鍵,乃鎖住河道。修造河堤,先將澤中枝津故瀆,水道固定。如此,河水順流入海,不再淤積成患。而後穿渠圩田,修上(外)、中、下(內),三級渠閘,將大澤分割成縱橫阡陌。分與農人,馴田數載,皆成美田。

治水當以都水署為主。

“敢問主公,新城何名?”左國令黃承彥持芴求問。

“效雍奴並文安。取澤中枝津,輔以陰、陽、臨、近,相配。”

“喏。”

大遼澤之下,隔無慮、險瀆二縣,還有小遼澤近海。

“(渝水)又東南,流至房縣,注於(大)遼(水)”。小遼澤,便是此水,中途枝津散亂所淤。

前遼東屬國六縣,便環抱此澤。小遼澤與遼東灣,灘塗相接。與雍奴藪入海處類似。水體稍鹹鹵。自西北向東南,斜穿小遼澤之渝水,便是天然邊界。北岸皆可辟為良田。南岸可廣造牢城曬鹽。

早在戰國時,遼東便以海鹽聞名。《管子·地數篇》:“楚有汝、漢之黃金,而齊有渠展之鹽,燕有遼東之煮。”

謂“遼東之煮”,即指遼東沿海煮鹽。《漢書·地理誌》亦載:“平郭(縣),有鐵官、鹽官”。以掌遼東鹽鐵。遼東有“魚鹽棗栗之饒”,又說“地饒魚米鹽馬”。

兩漢之交,突遭大海侵。環渤海,牢城儘毀。

二百年後,薊王重開舊土。

“如此,當順下渝水,對岸築城。南北各置二縣。北縣圩田,南縣曬鹽。一縣可置數城,當不過十城。”薊王言道。

“喏。”

“敢問主公。如此,可再辟三郡乎?”右相奏問。

“可也。”薊王欣然應允。循例,三縣為郡。大遼澤可辟二郡,小遼澤獨為一郡。與朝都、昌黎二郡區分。

計“九守”:藪東守、安北守、遼海守、朝都守、昌黎守、大通守,再加大小遼澤,三郡守。

新三守之選,如無意外。當出自各城長令。以政績為先。

待都水署,築堤治水畢。澤中地利凸顯,再任命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