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甘之如飴(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5049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五溪蠻“名渠帥曰‘精夫’”,能“織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

城中民眾,雖久習漢風。然俗好不改。五溪,各有所愛。單憑服色,足可辨識出身。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往今來,莫不如是。諸夏無分華夷,皆如此般。

自薊王遣國中能工巧匠,鑿穿荊南水路,立江表十港。遣乾支海市南下,互通有無。又有稻田使者,領護稻作圩田。引進將作寺高產良種,一季雙熟稻。均產十石。更加自上而下,皆為薊國吏治。將薊國之一切便利先進,放之四海而皆準。《圩田製》下,分戶不析產。戶戶美田五十畝,乾欄重樓一棟,牛馬機關器,不一而足。

重重利好之下,蠻漢泛舟而來,舉家遷入,日有百戶。

日積月累,成荊南雄城。

稻作大興,助推製造、商貿繁盛。而後學術之風始興。

不出數代,無分彼此。

三足踆烏,移動離宮。說是水上奇觀,亦不為過。

自聞薊王駕臨,城中百姓奔走相告,欲一睹尊容。酉津城中,萬人空巷,港口更是人山人海。

車水馬龍,盛況空前。

薊王名滿天下,神乎其神。時人識英雄,重英雄。所謂“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薊王大名,誰人不知,何人不曉。

於船宮設宴,大宴群臣。

無酒不成席。

南方亦有美酒。

宜城醪、金漿酒、蒟(ju)醬酒、醽醁(lg )酒、稻米清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其中金漿酒,乃是用甘蔗釀製之美酒。“樽盈縹玉之酒,爵獻金漿之醪”,注曰:“梁人作薯蔗酒,名金漿”。“薯蔗”、“甘柘”等,均為甘蔗彆稱。

前漢時,鄱陽令唐蒙,出使夜郎國,帶回習部蒟醬酒,武帝“甘美之”。

薊王得知美酒之所出,遂細問金漿酒釀造之法。

果不其然。原料正是甘蔗。

話說。前漢時,司馬相如《子虛賦》曾提及諸柘。今漢張衡《七辨》亦有“沙飴石蜜”之句。

“諸柘”,便是甘蔗;“沙飴”,乃砂糖雛形。

最遲戰國時,楚人已對甘蔗粗加工。屈原《楚辭·招魂》:“胹鱉炮羔,有柘漿些。”

“柘”即蔗,“柘漿”,便是從甘蔗中榨取的汁。

時人既能榨汁釀酒,可製蔗糖乎?

薊王竊以為。製糖工藝,當可類比渤海曬鹽。

無非蒸發結晶。

於是命船宮匠人,取甘柘,削皮、壓榨、濾汁、煮漿、曬膏、切塊。很容易便製出了原始“方糖”。

薊王親嘗,甘之如飴。

取名“方飴”,又名“柘蜜”。

謂“鑄山煮海”。薊王所創“方飴柘蜜”,必成三南名產。

將作寺匠師,將工藝流程,詳細書錄在案。與之匹配,各式機關器,亦在設計之中。假以時日,定當大行其道。

一旦固化流程,相傳成習。製糖工藝,隨之不斷改良精進。距離真正意義上,足可傳世的砂糖,必不遠矣。

待方飴柘蜜製畢。五溪蠻王子,辰陽都尉沙摩柯,領蠻人五千入港。

船上鐵塔蠻漢,碧眼突出,深目高鼻。文身斷發,斑斕虎衣。

各個孔武有力,威武雄壯。翻山越嶺,如履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