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 綱舉目張(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327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今季稻作,承前啟後,不可有失。”薊王又道。

‘臣等,遵命。’百官心領神會。海外寄田,能否扭虧為盈。成敗在此一季。

稍後開宮宴,薊王與百官同殿而食。言及南下見聞,雖寥寥數語,亦令人心向往之。逢大朝會,比千石以上,百官就位。幕府封國,群臣列席。薊國吏製之盛,兩漢四百年罕有。

正因恪守古法。王治相,相治官,官治吏,吏治民。自上而下,井然有序。“明主治吏不治民”。為時人津津樂道。

“吏,治人者也”。

好比“搖木本則萬木動,引網綱則萬目張(搖樹乾,則枝葉必動;引網繩,則網眼皆張)”。“吏治則民治”,“吏正則國治”。譬如“救火者,吏操壺走火,則一人之用也,(吏)操鞭使人,則役萬夫(《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治國當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切莫大包大攬,百密一疏。

下朝後,王太後遣人來喚。

薊王遂入西宮增城殿覲見。

“母親何事?”薊王簾下行禮。

“我兒大婚將至,右國令女,當作何處。”王太後撤簾相見。

世人皆知。薊國唯有左國令,不設右國令。正因右國令,國之重臣。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甯姐姐守孝已滿三載。當可嫁娶。

薊王每每慮及,亦寢食難安。

“母親何意?”薊王直言。

“此次大婚,我兒可一並聘之。”王太後言道。

“待書信問過,再做計較。”薊王心知,甯姐姐此去,除為父守孝。還有大事未了。以甯姐姐為人。若心願未了,斷難轉圜。

王太後輕輕頷首,轉而問道:“我兒後宮,美人眾多,相濡相呴(xu),可有心得?”

“紅顏易得,真情可貴。”薊王有感而發。時至今日,薊王若隻求口腹之欲,肌膚之歡。何其容易。此次南巡,經停各海外荒洲。互贈國禮時,多有各色美人入列,少則數十,多則過千。若大開方便之門。單此一趟,足可收入美人過萬。

縱萬紫千紅,亦索然無味。

樓桑老宅,長姐守前,甯姐姐善後。少時三墩,方能安然高臥,寒暑易節,日有精進。成就今日之薊王劉備。

“如我兒所言。”王太後諄諄善誘:“家國天下,皆安天命。唯男女事,發乎於情。右國令早已入土。當無需避嫌。”

言下之意,右國令其人如何,當無需顧及。

“喏。”薊王唯唯稱喏。

甯姐姐性格,當可與公孫長姐比同。論與三墩相識之初,由早過長姐。若無甯姐姐庇護。三墩恐早已為太平妖道所害。少年時,三墩每有奇思妙想,必將手稿相贈。此,亦是權宜之計。如今天師道,一分成三。黃巾亂後,群雄並起。前朝舊事,已無人惦記。便如何後,亦被遺忘。時人隻知神智夫人,不記靈思皇後。

出增城殿。薊王返北宮。升鳳凰殿。

鳳凰殿,乃公孫王後寢宮。昨夜同床共枕,公孫王後遲醒。洗漱更衣,日中方才回宮。一裡之回,錯落七重。後宮諸事,皆由公孫王後主持。薊王無小事。單此一句,足見後宮事大。

除安氏四長禦。另有七妃、慧妃、副伏羅妃、蓮妃、龜茲妃、竇妃、何妃等,分擔重任。薊王入殿時,諸妃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