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 歸期已定(2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691 字 3個月前

“既形似壺蘆,可稱壺港。待擴港為城,稱蘆州(葫蘆島)。”薊王將“壺蘆”二字拆分,為城、港命名。國中有泉州縣,乃大港名城。今以蘆州名新城,足見薊王,寄予厚望。

“喏。”畢諶拜服。知微見著。單從取名,便知薊王,神秀天成。

如此,安昌郡三縣齊備:文成、首陽、蘆州。馬首山以東至海,遼西走廊,皆為薊國所有。

《漢書·地理誌》遼西郡柳城縣:“馬首山在西南。”《左傳》:“宣子(趙盾)田於首山。”即此。

前漢時,馬首山周遭,廣有數縣。今漢皆廢。後薊王收複失地,重開舊縣。重拾舊貌。又因薊國向海而興。故安昌郡下三縣,皆沿遼東灣,濱海而建。

沿馬首山,順下白狼水,與臨渝縣相接。廣袤之地,足可立六縣。如前漢時文成縣舊址,狐蘇縣舊址,並碣石宮所在,皆可辟為一縣。

不急。待三縣人滿。自行分戶,必開新縣納之。河西走廊,當如河西走廊。商賈漫道,絲路流金。

過徒河縣,繞行遼東上灣,又過房縣。泊於大遼水口。大遼水係,枝津故瀆,尚未及疏通。三足踆烏,通行不暢。薊王換乘雛鴉號,逆入大遼水,又自渝口,斜驅渝水。

“(渝水)又東南,流至房縣,注於(大)遼(水)”。小遼澤,便是此水,中途枝津散亂所淤。

前遼東屬國下轄六縣,皆環抱此澤。小遼澤與遼東灣,灘塗相接,水體稍鹹鹵。自西北向東南,斜穿小遼澤之渝水,乃天然邊界。北岸可辟良田。南岸廣造牢城曬鹽。

薊王先前已命有司,順下渝水,對岸築城。南北各置二縣。北縣圩田,南縣曬鹽。一縣分置數城,然不過十城。

都水署,已查清小遼澤中,渝水暗流。且築堤過半。隻需河堤築畢。再支渠四通,圩田造堤,疏通澤中積水,便可擇址築城。

薊王此來,乃為郡縣命名。

都水令鐘演,正主持築堤。聞王駕至此,急忙登船來見。

“拜見主公。”鐘演醉心都水築堤,十年如一。久居高位,乃薊國宿臣。

“仲常,免禮。”薊王含笑示意:“速坐。”

“謝主公。”鐘演稱謝落座。

“水情如何?”薊王先問。

“隻此一脈,水情簡易。”鐘演答曰。

“比督亢、雍奴何如?”薊王又問。

“比督亢易,比雍奴更易。”鐘演又答。

“何時可築畢。”薊王再問。

“當在年內。”鐘演再答。

“甚好。”隻需河堤築畢,便可支渠四通,細分水網。圈定城址。

薊王取將作寺所繪簡圖細觀。回憶兩岸水情,這便言道:“渝水兩岸四縣,可配上、下、陰陽,四字。”

“請主公明示。”鐘演求問。

“如上遼、下遼;渝陽、渝陰。”薊王言道。

薊王乃取“交叉命名法”。自西而東:渝水北岸西縣稱“上遼”,東縣稱“渝陽”。渝水南岸西縣稱“渝陰”,東縣稱“下遼”。

如此上下,陰陽,皆可匹配。

鐘演這便領會,又問道:“此郡又當何名。”

薊王已有計較:“當效安昌郡名,取朝都、昌黎二郡名中一字,相配。”

“昌黎之‘昌’,已配安昌。當取‘黎’字。“朝都”,當取何字相配?”鐘演再問。

“朝黎。”薊王一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