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3 天佑吾王(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303 字 3個月前

薊王雖早歸。仍身在蜜月中。故侍寢皆是甘後、甯貴妃等七美。

薊王情長之主。家國天下,情義兼顧。少時羈絆,今日情牽。為時人津津樂道。甯貴妃之事,茶館、酒壚,說書人亦時常,隱晦提及。傳聞,薊王與長姐相識,乃出甯貴妃牽線。換言之,甯貴妃與薊王相識,猶在公孫王後之前。

家門舊事,必出樓桑宗人。尤其曾與三墩,相伴長大。又說,樓桑稻作,便始於右國令。奈何悠悠二十載,物是人非。前情往事成追憶。再想細究,已不可得。

棉花出西域,並非最大發現。

恰逢王子館會。國中大儒齊聚。為王學少師,兼領中雍令,國老劉寵祝壽。

薊王亦遣宮人賜飯食,祝壽。

謂“益愧千金少,情將一飯殊”。典出“漂母飯信”:韓信年少家貧,受餐於漂母,及其達誌,投千金為報(注)。一飯之恩,千金愧少。便是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正因時人有此報効,更助義舉之風,盛行不衰。

薊王家米,王田壽鯉。薊王家百畝美田,君臣同食,早成慣例。粒粒皎白欣長,清香四溢。劉寵薊國宿吏,久食君俸,自當如數家珍。

不料開釜一觀,竟驚呼出聲:“哦?”

聞香氣四溢,便知是一釜好飯。儒宗笑言:“祖榮,何故驚聲?”

劉寵細細端詳,這便反問:“諸公,可曾見赤米乎?”

“哦?”論博學廣識,與會國老,難分伯仲。米腐呈紅,稱“赤米”。《國語·吳語》:“今吳民既罷,而大荒薦饑,市無赤米。”便是指腐米。

莫非,薊王竟用赤米,為國老賀壽。

心念至此,便是國老,亦不淡定。急忙離席圍觀。

見粒粒分明,香氣濃鬱。不似腐壞之相。

蔡少師言道:“何不分食。”

“一試便知。”司馬徽這便親盛。

一眾萬石國老,分食一釜米飯,可還行。與會大儒,各個瞠目結舌。

“好飯。”眾目相對,異口同聲。

“此米何來。”劉寵慈眉善目,名師風範。

女官乖巧答曰:“乃出主公象林苑。”

“原來如此。”無怪眾國老,皆不識此米。

不料宮女又道:“此稻亦為壽禮。”

“速速取來。”

“喏。”

少頃,便有宮中四健婦,合力搬上堂來。

隻見,赤金琉璃罩下,一株巨禾,通高一丈。引來驚呼無數。

“此便是赤稻?”眾國老仰望巨禾,將信將疑。

“正是。”女官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