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 封侯廟食(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051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先帝好驢,乃至驢同馬價。

犬橇大行其道,亦事出有因。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扶餘屬國,年年遣使奉獻,今季尤其多,薊王回贈亦足豐厚。然必有所求。

果不其然。待諸事畢。右相上呈扶餘國書。

扶餘乃屬國,隸屬輔漢幕府。本應歸於幕府所轄。然扶餘畢竟北疆大國。且先前劉備攻略半島,遷扶餘四加南下,又在半島之上,立蒼海郡。扶餘四加,今皆為薊人。與故國千絲萬縷,斷難割舍。故不可等閒視之。

“扶餘王何所求。”薊王居高下問。

右相對曰:“回稟主公。今大遼水疏通在即,水運之利當顯。尤其輜重糧草,可經萬石大舡,直輸塞北。故高車與扶餘,皆欲在其上遊枝津,修築港津。”

大遼水出塞外衛白平山,東南入塞,南至安市入海。其水路,本自西向東,橫貫塞北草原,入塞時,陡然南下。如神龍擺尾。故大遼水,自古便是東胡族係與濊貊、肅慎族係,天然分界。今乃高車與扶餘,二國界河。

“高車,扶餘,皆欲築港何處。”薊王笑問。

“高車築港於饒樂水並烏侯秦水口(通遼)。扶餘欲築於南蘇水口(雙遼)。”右相奏曰。南蘇水,乃後世東遼河。《漢書·地理誌》載,高句驪“有南蘇水,西北經塞外”,即此。

中書令趙娥,遂命人取來幽州北境山川地形圖。標注二港所在。

“並無不可。”薊王觀後言道:“扶餘心憂港跨兩岸,竊據高車國境。”譬如陽渠雙市。凡河港,多兩岸對建。上下通行,方能最大運力。若遇二水枝分,三叉水口,更助運力。

扶餘隻築此岸,空置彼岸。是為顧此失彼也。

“主公明見。扶餘正有此慮。”右相奏對。

“此事易耳。命扶餘、高車,對岸築港。各得其利。”薊王言道:“先築此港,二國共用。築畢,再各擇新港不遲。”

“喏。”右相拜服。扶餘本求割地。然薊王卻命二家,共築一港。涇渭分明,乃免災辟禍之道也。因邊界不清,而兩國交惡。古往今來,不勝枚舉。

自薊國因水而興。塞外草原,獲利豐厚。如青儲飼料,此等既重又廉價之物,若以車馬輸送:車載二十五斛,僦費一裡一錢。可想而知。故於僦車而言,“百裡不販樵,千裡不販糴”。運費太貴。

然千石河船,亦一裡一錢。於牧民而言。單僦費一項,便節省良多。

正因船運,僦費及其便宜。薊國青儲飼料,除輸往西林、安次等國中農牧諸縣。大量北運。反哺草原。

諺曰:“兔子不食窩邊草”。

塞外牛羊不吃草。看似笑譚,實則當真如此。

誠然,稻草亦是草。雜糧亦是糧。

待南蘇港築畢,遂成北疆中繼大港。可通行萬石大舡。往來船舶,非隻出薊國。四海船商,皆可由渤海,經通遼港,逆進大遼水。泊於南蘇港。再由千石河船,輸往各處枝港。塞北亦漸繁盛。

《呂氏春秋·禁塞》:“早朝晏罷,以告製兵者。”後指明主,勤於政事。

薊王治政,亦是如此。五日小朝,十日大會。君臣共治,受益匪淺。“家國天下”與“家天下”,一字之差,雲泥之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