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 兼顧利弊(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489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如此,百姓便是人心否?”劉封所問,句句皆是關竅。

“然也。”薊王答曰:“少時,為父恩師盧少保,言:豪門、寒門皆是百姓。故家門,亦不例外。”薊王言下之意,百姓乃指全體國民。不分貴賤,不彆親疏。王法當前,一視同仁。

“善惡如何分?”劉封續問。

“‘夫民彆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便是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薊王續答:“切記,‘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熙熙攘攘,利來利往。弄清彼此利益關切,方能明白症結所在。所謂分歧亦或是紛爭,歸根結底,皆是利益。

“喏。”八王子齊聲應諾。

薊王言中深意,諸王子需日後,親身體會。

大漢和親之策。始於高祖。亦做“和戎”、“和番”。更加大漢,家國天下。民謂“家和萬事興”。薊國兼容並蓄,包羅萬種,諸夏和合,蔚然成風。亦是家風使然。

薊王國事繁忙。諸王子稍後自去,前往鳳凰殿,拜見嫡母公孫王後。八王子,乃公孫王後並七貴妃所生。時薊王尚為臨鄉侯,一妻八妾,不出家門。且能為薊王誕下二子者,亦不出家門。薊王家,王子公主,皆得食邑。薊王一城,足比萬戶一上縣。先前不敢多生,隻因千裡之國,仍不足分。今又並遼東屬國,順延國境。五百城港,可分五百子嗣。

且還不計,海外封國。

尤其西域諸妃。求子之聲,不絕於耳。西宮王太後,自能體會。奈何夫君容成術大成,收放自如。雨露均沾,難比登天。謂負萬物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又說,孤陰不長,獨陽不生。

故而“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是為“陰陽相濟”也。

西域諸妃,欲求二子,隻因利益羈絆,日益厚重。且婚姻是最高等級的聯盟。子嗣乃最為堅固的紐帶。奉子成婚,親為一家。非家破人亡,而盟約不斷。

且與寡情薄義,生性薄涼之主,雲泥之彆。薊王從不輕易舍斷離。隻取其利,不納其害。正如,麟子阿鬥,於國有利。養母甘後,於國無益。趨利避害,人之常情。薊王若坐視不理,任由甘後投進而亡。於家國皆有大利。且天下亦無可指摘。畢竟“人各有命”,“人力莫及”。救之不及,無可奈何。此乃神鬼無覺,唯己自知。然薊王愛恨分明,道義心存。如何能割舍骨肉親情,殺母立子。

十月懷胎,母子一體。如何更割去。所謂“揚長避短”,又謂“取長補短”。卻從未聽聞“取長割短”。薊王能取其利,容其害。正如國國之間。各有利害,兼顧利弊。盟約如券書,有收獲,亦有付出。坐享絲路流金。亦需調解沿途紛爭,護各國安危。

終歸“金無赤足,人無完人”。許子遠,設連環奇謀。以身家性命,試薊王真心。如今心悅誠服,痛改前非。亦是薊王能兼顧利害。許子遠所為,便是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

身為人臣,尚且如此。試想,為一國之主,興衰存亡,豈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