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多事之冬(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593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徐州廣陵郡治,廣陵縣。

先前,陳,梁、魯、沛、下邳、彭城、琅邪、東海,暗中結盟,橫亙徐豫。八國素不服王命,不尊號令。

然自王太師,易相奪國。徐州影響,最為劇烈。隻因,自東海王由魯地遷回故國,定都郯縣。徐州治下,遂為四國一郡。琅邪、東海、彭城、下邳,皆為諸侯國。唯剩廣陵一郡。

國相皆為王允所立,並不尊州牧陶謙號令。陶謙亦不敢相爭,遂南遷至廣陵郡治,廣靈縣。如前所言,廣陵乃時下長江口,“襟江帶海。廣陵大潮,天下聞名。

坐擁水運之便。且麾下彆駕麋竺,都尉曹豹,又素於薊王交好。得享通商之便。其中瀆水,即邗溝。又喚“渠水”。相傳乃吳王夫差伐齊,欲北霸中國,而命人開鑿。“中瀆水,首受江於廣陵郡之江都縣,自江東北通射陽湖,西北至未口(山陽口)入淮”。

借助四瀆八流,水運之便。進出江口,因而大興。且廣陵乃防備江東最前線。廣陵太守趙昱,乃陶謙麾下能吏。時乘淮泗大疫,有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攻取泰山華、費,略任城。兗州牧曹操,欲合二家之兵,共討之。趙昱諫言,“求諸侯莫如勤王,宜遣使奉貢。以絕曹兗州之念”。後奉命出使洛陽,拜為廣陵太守,任上頗有政績。

不料立冬前後,淮南袁術,忽遣張勳、橋蕤,引軍來攻。趙昱連敗數陣,於是堅壁清野,固守不出。常聞多事之秋,正因顆粒歸倉,秋高氣爽。兵強馬壯,正是出兵時節。不料自薊國千裡晚稻,多至立冬。天下紛爭,遂成多事之冬。

廣陵城,扼江邊高崗(蜀岡)。本是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吳王夫差所築“邗城”。後楚懷王十年(前319年),將邗城增築為“子城”並“金城”,南北二城,改名廣陵。

前漢時,吳王劉濞,都於此。效長安“城南為南鬥形,北為北鬥形,至今人呼漢京城為鬥城”,將“子城”並“金城”,改築為南北鬥城:“廣陵為吳王濞所都,城周十四裡半。”其“當昔全盛之時,車掛轊(èi,車軸頭),人駕肩。廛閈( hàn,列肆)撲地,歌吹沸天。孳(zi)貨鹽田,鏟利銅山。才力雄富,士馬精妍”。

北城內有章台宮,顯陽殿等,本為吳王劉濞宮。俗稱“廣陵金城”,今為徐州治。南城,俗稱“廣陵楚(國)子城”,為廣陵郡治。

廣陵城,立於蜀岡之上。

《讀史方輿紀要》載:“蜀岡,(揚州)府城西北四裡。綿亙四十餘裡,西接儀征、六合縣界,東北抵茱萸灣,隔江與金陵相對。上有蜀井,相傳地脈通蜀也。《誌》雲:自‘邵伯埭(注)’以南,地勢皆高,岡阜連亙幾數百裡,淮之不能合於江也,勢也。《圖經》雲:州城在蜀岡東南,城之東南北皆平地,溝澮交貫,惟蜀岡諸山,西接廬滁,凡北兵南侵揚州,率(大多)循山而南,據高為壘以臨之。”

居高臨下,易守難攻。

又臨中瀆水。先前陶謙立水軍於高郵等地。時高郵湖乃徐州水軍大營所在。淮南大軍,久攻不下。眼看寒冬將至,糧草不濟,士氣低迷,一時進退維穀。

城下中軍大帳。

張勳、橋蕤,一籌莫展。

聞壽春信使至。急忙召入帳中。

“江夏之戰如何?”張勳劈頭便問。先前兵發二路。上路由紀靈、梁綱為首,襲江夏。張勳、橋蕤,領下路,襲江陵。袁術如此安排,亦有互激之意。下路久攻不下,若紀靈襲得江夏,上路大捷。二人還有何顏麵,再見袁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