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9 和光同塵(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013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身毒坐擁三登之利,卻不能益其民。國主視民人若畜,任意宰割。大哥欲將列國王侯將相,悉數外販。奴眾儘皆開釋,編戶為民。設都尉領之。”張飛言道。

“聞身毒列國,廣袤萬裡,可比關東。不知,然否。”張遼問道。無需《朝聞日報》,旁敲側擊。軍中邸報,早已旁征博引。邸報屬於內部期刊。亦由門下署報館負責編撰、刊印。隻分發於官吏幕僚,且比六百石及以上高官,方能閱覽。

‘然也。’張飛笑道:“身毒列國,便在‘五服(注)’之外。三麵環海,一麵臨大雪山。當與關東相若。大哥喚作‘身毒半島’。”

“半身入海,正是半島。”華雄言道:“主公取名,自有深意。”

“然也。”張飛又道:“待將賜支都護府,改立梁州,為大漢十五州。扶南等國,立為寧州,為大漢十六州。身毒半島立為豐州,為大漢十七州也。”

“聞頓遜海渠鑿穿,主公當遣大軍為扶南女王複國。”陳到遂問:“莫非,主公有和親扶南女王之意。”

“未可知也。”張飛答曰:“或比貴霜,結為兄弟之邦。”

“若結兄弟之邦,如何並為漢土。”陳到反問。

張飛嘿聲一笑:“大哥恐,亦未決斷。待攻滅身毒,再觀後效不遲。”

“翼德,言之有理。”趙雲言道:“先取身毒,待鑿穿頓遜海渠,再羈縻扶南,與日南郡接壤。如此,三南儘為漢土。”

“子龍所言,與大哥同。”張飛舉杯言道:“當浮一大白。”

“請。”

落杯後,張遼慨歎:“聞,先前有百官慮,東境孤懸。欲求兼並遼西數縣。主公卻言,若將渤海比陂澤,東境自相連。今日方知,其中深意。”

“南人行舟,北人騎馬。然我薊人,舟馬俱善。先前。言國境,多指接壤。如今,言國界,亦慮連海。正如大哥立江表十港。順下四海,續接荒洲。今,四海皆為陂澤,大漢亦與荒洲,水脈相連也。”

“翼德,深知我主也。”趙雲笑讚。

一言蔽之,薊國行事,水陸並進,舟馬俱全。若將大漢沿海,視作內海。廣袤水路與荒洲相連。千帆競渡,日夜三千裡。朝發夕至,又何嘗不是大道通途。更加中繼港,多如珠串。遇風暴可就近避險。經金州港,四季通航。大舡滿載萬石,乃是十萬石。遠比陸運便利。

薊王海納百川,光融天下。所思所想,所作所為。便在於,麵麵俱全。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見仁見智,說到底,皆是以偏概全。不能學貫古今,兼顧百家。如何能和光同塵。兼濟天下。

《老子·四章》:“和其光,同其塵。”兼容光耀,混同塵垢。言指,好壞皆能相合,不自立異。

能如此行事,可為明主。

少年時,母親諄諄教誨,自家、眾家,皆要顧及。於是劉備大興土木,將整個樓桑建為城邑。入學後,恩師諄諄善誘,豪門、寒門,皆是百姓。於是薊王兼容並蓄,包羅萬種。和合之風,遍吹巨馬兩岸。

言傳身教。家門、師門,於薊王,皆大有裨益。

成長曆程,為人處世,前後呼應。謂一脈相承也。不知所雲,毫無征兆,忽然性情大變,行事作風前後矛盾。便是所謂“人設崩塌”。

萬幸,時至今日。薊王仍是先前那個,十裡少年。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