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7 末席之爭(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729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薊王不愧天生。

已程不國,扼海上咽喉航道。時“黃支之南,有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

換言之,已程不國,乃漢人南下終點港。而後,“自黃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雲”。

因常有往來。已程不國,上至國主,下至百姓。大漢風貌,人儘皆知。更加薊王南征林邑,鑿頓遜海渠,立江表十港。殑伽、稽羅等港,與已程不國,隔海相望。新式木蘭舡,日夜三千裡。往來已程不國,不過旦夕之間。尤其,為開鑿頓遜海渠,便於轉運人員輜重,薊王新修西頓、東遜二港。已程不國坐擁地利之便,常有人員、輜重,輸往西頓港。大漢一藩,薊國風貌,亦廣為人知。

唯一所憾。海市隻抵頓遜五國,從未挺進已程不國。

知曉已程不國中詳情,薊王當機立斷,遣乾支海市,橫渡“厄立特裡亞海(印度洋)”,前往已程不國。羅馬人稱之為“魯都姆海”,二者皆意即“紅海”。大漢統稱為南海。

須知。薊王威天下,從不以兵革之利。乾支海市,滿載而來,又滿載而歸。看似互通有無,互相得利。實則亦將薊國之便利,放之四海而皆準。四海皆準,又何差魯都姆海。

更有甚者,錢能通神。凡海市停靠,必有海市令,旗船治事。結好各方勢力,乃至於,已程不國王室,亦為座上賓。待相交漸厚,隻需請開尊口,海市令有求必應。

舉家渡海,庇護於象林苑,不過舉手之勞。若求薊王興仁義之師,攻無道而伐不義,則福莫大焉。

不出薊王所料。待老王一命嗚呼,已程不國必亂。

此,便是馬齒徒增·假道滅虢之計也。先許以重利,再奇貨可居。假借道通商,海市往來,行“奇鋒震敵,遠圖謀國”。

或有人言,乾支海市,初來乍到,如何取信已程不國主。

此事易耳。治病續命,古往今來,無往不利。薊國醫術,亦是四海皆準。老王既身染沉屙,臥床不起。聞薊國名醫隨船而來,無論“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亦或是“死馬當活馬醫”,甚至“臨時抱佛腳”,“病急亂投醫”。終歸不可得免,請醫入宮。

不能救命,亦可緩解。隻需見效,老王必心存感激。如此,順理成章,進出宮闈。再略施小計,當可為國之上賓。待海市名產,尤其樓桑精工兵甲,風靡異國番邦。必有利益攸關方,不惜豪擲*金求購。如此,一來二往,牽連漸廣,羈絆日深。待天時地利人和,大事成矣。

如前所言。乾支海市,獲利之豐。難以估計也。且獲利有長短,有形無形兼收益。市舶寺,權重如斯,亦是水漲船高。

乾支海市,計百二十支。遍布內外循環水路,凡我薊人,隻需有載重千石商船,便可錄市籍,入“枝分角市”。*石大船,可入“乾支大市”。

《周禮·地官·司市》:“大市日昃(zè,太陽偏西)而市,百族為主;朝市朝時而市,商賈為主;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為主。”疏曰:“向市人多,而稱大市。”

《周禮·地官·質人》:“凡賣儥(yù,買)者質劑(注1)焉,大市以質,小市以劑。”注曰:“大市,人民馬牛之屬,用長券。小市,兵器珍異之物,用短券。”又“謂人畜等物重賈貴,則用長券之質;器用等物輕賈賤,則用短券之劑。”

販賣百族,可稱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