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王者之政(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433 字 3個月前

共入偏殿,更換朝服印綬。演武諸將,入殿覲見。

中書令已命人,重列席位。

能在靈輝殿中,有一席之地。於薊人而言,足慰平生矣。

演武諸將,固然欣喜。然王傅並幕府謀主之喜,不下諸將。薊國多為募兵製。且所取更賦,皆用於養兵。

眾所周知,更賦有三:“更卒”、“正卒”、“戍卒”。

循《漢律》。凡我漢人,男子年二十三自五十六,皆需服役兩年。此外,每人每年在本郡服役一個月,喚做更役或卒役。親自服役,喚“踐更”。不親自服役,每月出錢二千,由人代替,稱“過更”。每人每年還需戍邊三天,不服役,可出三百錢過更。

《薊法》既承《漢律》,又有改進。除募兵外,薊人皆無需踐更。隻需足額繳納更賦即可。更卒、正卒、戍卒,三項相加,薊男,年二十三自五十六,需年繳更賦,三千七百五十五錢。薊國有民千六百萬口。年二十三自五十六歲之男,約五百七十餘萬。年繳更賦,約二百一十五億。

什長領百石軍俸。月得二萬三千錢。白毦精卒,軍俸與伍長、什長比同。

換言之,薊國賦稅,如田賦、芻稾稅、算賦、口賦、市租、假稅、海租、工稅、貲賦、算緡、關稅等,皆不論。單更賦一項,便可養白毦精卒,近八萬眾。白毦乃軍中銳士,以一當五。足可養兵卒近四十萬眾。

薊國輕徭薄賦,名目雖多,然稅率極低。

譬如貲賦。普通編戶,以田一頃,宅一進、耕馬一架,牛車一輛,豬羊一牢,農作機關器一套,諸如此類。凡以一計,皆無需繳納貲賦。超出部分,則“貲十萬錢,算百二十”。須知漢時貲賦,“貲萬錢,算百二十”。不僅稅率隻是時下十分之一。且還有家財保底。

又譬如,芻稾稅等同於田賦。當芻稾變成青儲飼料而販賣時,則收緡錢。二稅所出,亦不相同。芻稾稅、田賦,皆出農人。緡錢則出商人。且同一批貨物,無論幾經人手,整個流通環節,隻征一次緡錢。販出如此,販入亦如此。

正因“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天下百姓,皆奔薊國。

又說“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稅賦,必不可少。

薊王明以照奸,和光同塵。論持家有道,薊王舍孤其誰。故從不與民爭利。凡有百官上疏,求增稅賦之議,皆如臨大敵。

論知薊王至深。右相耿雍,首屈一指。百官難忘項背。

唯恐因噎廢食。故先易後難。待君臣同殿餐畢,醒鑼敲響。這才持芴而跽,求開“客稅”。

“右相,何不明言。”薊王冠冕臨朝,本為封賞。如今遮麵,卻也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