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王立義法(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033 字 3個月前

薊王乃漢室宗親。於漢家天下言,乃是主。

故不在六雄之列。

“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注曰:“不世者,言非代之所常有也。”言指,非一世所能有。是謂罕有,引申為非凡。

此語與稍後,“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異曲同工。庸主不能用良臣。“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裡稱也”。

於是《荀子·王霸》:“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謹擇也,仁人之所務白也。”

《商君書·修權》:“凡人臣之事君也,多以主所好事君。君好法,則臣以法事君;君好言,則臣以言事君。君好法,則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則毀譽之臣在側”。便是許攸所言,“投君之所好,毋投君之所惡”。

如何規範?

是故,“國之所以治者三:一日法,二日信,三日權”。

法,王法也。約法三章前,需先為人主。如何為王?義立而王。於是,王法,立義也。用後世話說。王法,必須懲惡揚善,維護公平正義。

足見,諸子百家,儒、法、道。義理皆是相通的。

董侯機敏。

與王太師,一問一答。看似童心未泯,卻令殿中百官,各有心得。

如二袁,不過六雄之一。薊王卻是雄主。劉景升,甚至不在六雄之列。如何與雄主並列?若一意孤行,必激薊王怒。若無薊王?忠君之事。甄都頃刻間?飛灰湮滅。何必二袁來攻。

[新fo]百官心思各異,朝堂一時落針可聞。

便是曹太保?亦不敢輕易觸薊王虎須。

董侯眼中?一閃得色:“荊州之事,當做何為?”

尚書令桓典?持芴跽奏:“回稟陛下。臣,竊以為?先除淮南袁術?可解荊州之危。”

桓典一語道破關鍵。袁術好比一顆獠牙,深嵌關東腹地。隻需逐走袁術,江北防線,上下通連。足可防江東逆襲。更有甚者?淮南乃合肥侯封國所在。若能被甄都所據?可滅江東囂張氣焰。

“何人可除袁術?”董侯順勢發問。

“先前,衛將軍曾掘環渠,火攻壽春,逐合肥侯過江。”不其侯伏完,持芴跽奏:“何不令衛將軍?再除袁術,竭儘全功。”

衛將軍曹操?兼領司隸校尉。亦是三獨坐之一。聞此言,曹孟德眼中?戾芒一閃。

不等曹太保,朋黨反駁。董侯居高下問:“衛將軍?以為如何?”

“臣?願往。”曹操不動聲色?持芴而跽。必有人阻攔,何須自辯。

“曹太保,意下如何?”董侯又問。

果不其然。“老臣,竊以為。亂臣賊子,尚未誅儘。衛將軍需護甄都周全,不宜輕動。”曹嵩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