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宵小辟易(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696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北崤道”西接“潼關道”。

潼關道,由長安城東出宣平門。過灞水、新豐城,東渡陰盤水、戲水至陰盤驛,過零水,經渭南、華陰至潼關,繼而東經崤阪,至洛陽。秦時稱“東方大道”。乃秦馳道之一。

以潼關為界。西稱潼關道,東稱“崤函道”。崤函道又分,北崤、南崤二道。一路暢通無阻。

除陸路之外,亦有大河漕運水道。

黃河出潼關,東流二百七十裡,至“三門峽”。兩岸夾水,壁立千仞,怪石嶙峋,湍流險急。《水經注》雲:“昔禹治洪水,山陵當水者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三穿既決,水流疏分,指狀表目,亦謂之三門矣。”

“自砥柱以下,五戶(灘)已上,其間百二十裡,河中竦石桀出,勢連襄陸,蓋亦禹鑿以通河,疑此閼流也。其山雖辟,尚梗湍流,激石雲洄,澴波怒溢,合有十九灘,水流迅急,勢同三峽,破害舟船? 自古所患”。

“三門漕運”,最遲始於秦。時關中糧秣,無法自給。遂開漕運? 調關東並江南租糧? 西給京師。前漢時? 已成繁忙水道:“河、渭漕挽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 順流而下? 足以委輸”。時“大船萬艘,轉漕相過”,乃至“水行滿河”。

曆代工師? 前赴後繼? 疏通航道? 開鑿棧道。待薊國機關術大成。大國工匠? 於懸崖峭壁? 借前人遺跡? 造棧閣懸樓,排設牽引鋼索。人力纖夫,遂為牛馬機關器,取而代之。更助水運之便。

今漢定都洛陽。西京繁華稍遜前朝。二京間,漕運始衰。謂“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隨薊王再通西域。西域胡商? 穿梭二京。水路往返? 遂成常態。隻因船運便利? 遠超車馬。且僦費低廉。更加隴右圩田大成。隴上小麥廣輸長安,無需調運關東租糧。三門漕運,多為商賈之便。

薊王兵車西進? 亦是不與民爭道。

關東群雄並起,戰亂在即。關中乃至關西,卻路不拾遺。皆假薊王虎威。萬乘並發,宵小辟易。

天空之城,如期而至。

京兆尹,酒雄劉陶,鎮守西京多年。三輔大地,兵多糧廣,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

時,獨具慧眼,築成潼關。由虎牙將軍張修,遣麾下關都尉駐守。與函穀關,一西一東,扼淆函道。劉陶與薊王恩師盧植,相交莫逆。薊王天命所歸,深信不疑。且經盧少保,已知薊王大略布局:

四裔為屏,河北作基,關中虎踞,鼎定神器。

故未雨綢繆,修繕前漢宮室,以備不時之需。便是前漢太廟,亦神鬼無覺,被劉陶原樣修畢。

天下皆知。先帝時,薊王棄享太廟。然畢竟漢室宗親,種出高皇無疑。且以前漢宗族論,中山靖王後,當是嫡係宗支。隻需天時、地利、人和,三才齊聚。先長安告廟,再昭告天下。薊王即位,名正言順,合法依規。

光武中興,珠玉在前。薊王三興,天下自無有疑義。

難得,朝廷板蕩,關中浪靜。更加東遷甄都,洛陽再無勳貴。長安漢室宗親,越發收斂。不敢恣意。劉陶治政日久,民心所向。鎮守長安,頗有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