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高原築城(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493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翻越昆侖山口時,薊王忽覺胸悶氣喘。駕車駑馬,亦紛紛馬失前蹄。人馬皆萎靡不振。薊王心知,必是高原反應。昆侖山脈,高寒缺氧,氣喘胸悶,乃家常便飯。

慮及薊王自幼長於河北平原,未曾踏足冰凍高原。驟起不適,在所難免。萬幸上元、雲華等人,熟知昆侖山川地貌、引大軍溫泉山穀紮營。

饒是如此。昆侖宿營第一夜,薊王亦頭昏耳鳴,眼冒金星。輾轉反側,難以成眠。

營中軍馬嘶鳴,經久不息。諸多營士,亦如薊王這般,徹夜未眠。所幸,遠征所攜,多為白毦精卒。鋼筋鐵骨,強橫體魄。更加機關營盤,舒適便利,營中醫藥齊備。重重利好之下,雖抱小恙,卻皆無大礙。稍作適應,不日痊愈。

薊王當機立斷。命西海太守郝昭,火速馳援。將駕車駑馬,悉數換成羌戶所牧羌馬(河曲馬)。以適高原。誠如伏波將軍馬援,謂光武帝言:“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馬者,兵甲之本,國之大用,安寧則以彆尊卑之序,有變則濟遠近之難。”

然車馬裡程,依然減半。日行不足百裡。遇枝津泥沼,一日跋涉,不過十餘裡。無怪都尉玄,年年率部南下,且還多借道西王母國。築路通渠,未曾間斷。卻至今未能鑿穿大雪山。

雖已是深春。然高原凍土,尚未能融冰。可受重車碾壓。若待仲夏時節,凍土融冰,人馬泥足深陷。北方高地,寸步難行。尤其後世,沱沱河流域。陂澤星羅棋布,枝津曲水遍地。若非大軍有萬全之備。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所謂“羌身毒右道”,斷難通行。

或有人言,沱沱河曲水沼澤,如何橫渡。

如蘇伯所言,此亦不難。且看我“赤馬舟橋”。由赤馬革船,列隊浮於水麵。上架軌路,便利通行。待大軍渡過,再將赤馬革船放氣,折疊收回。若遇爛泥沼,無從浮船。則待天光微亮,天寒地凍時,列隊通過。終歸,“你有**計,我有過牆梯”。

羌東門梅龍東之北方高地。足走月餘。

遠征大軍,得古羌部落,沿途接濟,翻越唐古拉山口,終抵黑水(那曲)河岸。

與都尉玄所築“羌身毒左道”重合。為便於書錄。薊王取名上下昆侖道。西為右,右為上。故,“上昆侖道”,便是羌身毒右道;“下昆侖道”,便是羌身毒左道。

自此地,順下黑水河穀,便可直抵西王母國,女王所居,康延川(昌都)。而康延川,乃下昆侖道,必經之路。

換言之。薊王開辟上昆侖道,乃為避走康延川。不欲與西王母國女王相見。

其中深意,不言自喻。有道是“溫柔鄉,英雄塚”。薊王攜麾下白毦精卒,一頭紮入女兒國。其結果,可想而知。誠然。西王母國,俗稱東女國。國中男女皆有,不差男兒。奈何母係遺風,久經不衰。不妨,將心比心,以己度人。窺薊王宮,而知康延川也。

精壯漢兒,多多益善。

不急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