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聞達諸侯(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711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此言一出,內室無聲。

劉表所倚重,皆是荊州本地豪族。祖輩積財,急切間無從帶走。為全家業,無所不用其極。蒯良、蒯越、蔡瑁、張允,出身類同。且又置身內室之中。故蒯越堂而皇之,毫無遮掩。

與會眾人,無言便是默認。

劉表單馬入宜城。得州中豪族相助,兵不血刃,平定荊州。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重用豪族,利益必然捆綁。決策亦被綁架。稍有風吹草動,便有人欲罷兵說和。隻因兵禍荼毒,禍及家門。史上赤壁前後,毋論荊州亦或是江東,皆如此般。不戰而降,求和之聲,此起彼伏。眾所周知。於豪族大姓而言。群雄之中,何人為君,並無不同。

正如劉表此時。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劉表不動聲色:“益州劉焉心向漢中,如何結盟。”

聞此問,便知劉表已妥協。蒯越言道:“諺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二袁若破荊州,益州亦難獨存。且明公與劉焉,皆出漢室宗親。雖各奉其主,終歸蕭牆之內。豈能為二袁所欺。”

劉表、劉焉、劉繇、劉岱。乃至薊王劉備,皆出宗室諸劉。理應守望相助,同氣連枝。蒯越此言,於公於私,皆無不妥。

劉表輕輕頷首,乃問具體施為:“今當何為?”

蒯越答曰:“稟明公。時薊王南征林邑,鑿穿內外水路。將南中、荊南、嶺南,共號‘三南’。三南山水相連,民人流竄。可經牂牁道,往來交益二州。隻需說劉焉,遣麾下上將,出牂牁道。再令南蠻校尉,兵發漢壽,順下江東。二袁當知,事不可為。荊州之危可解。”

“何人可使益州。”劉表又問。

“卑下,願往。”蒯越肅容下拜。

此刻,劉表終露笑容:“彆駕此去,吾無憂矣。”

“明公,過譽。”蒯越禮數周全,知曉進退。乃人成必備。尤其身逢亂世,更需謹小慎微。

此時,蒯良才言道:“益州劉焉,聽命漢中史侯。卑下,願赴漢中之行。”

劉表心領神會:“甚好。”

毋需大張旗鼓。蒯良、蒯越二人,分頭行事。劉表又命蔡瑁、張允,操練水軍。再命江夏太守黃祖,漢壽護南蠻校尉劉磐,修築城池港津,秣馬厲兵,已備隨時接應。

時,史侯漢中登基,自號“道君”。定五鬥米為國教,封張魯為“國師”。

西涼諸將,各有封賞。麾下兵馬,重整武備。與五鬥米鬼卒力士,共組成軍。號“飛熊兵”。益州刺史劉焉,遣使奉獻。受封益州牧,陽城侯。麾下“東州兵”,亦遵從史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