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鴻運當頭(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184 字 3個月前

稍後再看。

--------

薊王此來,非一人之力,一人之功。乃是攜輔漢大將軍幕府遠征。雖非全體幕僚,悉數伴駕出征。然自軍正沮授以降,皆為幕府宿吏,營中亦多百戰老卒。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凡敕令所出,皆有條不絮,如期達成。

乃至薊吏,亦是天下名產。

各國降兵,去偽存精。無需百萬之眾。十萬水陸精兵,一萬機關象兵足矣。餘下皆就地編戶,為青壯勞力。

如何牧守,所占三登沃土。並循序漸進,帶入漢家文明。潛移默化,革除種姓之弊。薊王需謹而又慎。

首當其衝。吏治體係,如何架構。

或如竹隅女王所言,增立山南都護府。亦或是,如薊王所言,將身毒諸國,皆羈縻為屬國。以屬國都尉領護,並立國相總領國政。行軍政分離。

見薊王舉棋不定。上元柔聲進言:“夫君,何不遷嶺南都護已牧之。”

“頓遜海渠未通。輾轉萬裡,恐難兩顧。”嶺南都護府,若由南醴港,遷至身毒,需繞行頓遜海崎。且嶺南至徼外,人心未附。若遷都護府,恐生事端。

“聞哀牢有水路,可通大秦婆羅門國。何不遣人一探。”上元言道。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薊王亦從山南諸國處,有所耳聞。

蜀身毒道,水陸交替,尚不為薊人所知。然後世《魏略·西戎傳》有載:“‘大秦道’既從海北陸通,又循海而南,與交趾七郡外夷比(鄰),又有水道通益州永昌,故永昌出異物。前世但論有水道,不知有陸道。”

所謂“大秦道”,便是蜀身毒道,其中永昌通大秦婆羅門國一段。

唐人賈耽亦書載,由羊苴咩城(大理)至永昌,渡怒江達諸葛亮城(騰衝),至麗水城(緬甸密支那),西渡麗水、龍泉水至安西城(緬甸盂拱),再西渡彌諾江(欽敦江),至大秦婆羅門國。

時下,據說。麗水航道,可由麗水出海口三角洲,直通永昌哀牢縣。

而麗水出海口三角洲,便在殑伽港,海岸下緣。東行半日可達。

若果有此航道,直通哀牢。何須遷嶺南都護府入身毒。隻需在哀牢建新港,續接蜀身毒道,足矣。

奈何時下麗水下遊,乃驃國所據。水道受阻。若要疏通航道,薊王需先降服驃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