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3 性自命出(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769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薊國自上而下,券書風行。從開立客庸賬戶,需五戶聯保。到薊式券鈔,約定價值;寄艙券,寄田券,如約獲利。皆是荀子性本惡之體現。

正因,人“生之所以然者”:“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與生俱來,便有對物質的欲求,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以上種種,便是儒家先賢所言“性自命出”。故若“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紛亂理而歸於暴”。所以,“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亦因,人“性本惡”。故需循循善誘,諄諄教誨。薊國毋論男女,適齡子弟皆入學、校。以聖人之說,除人性之惡。此其一也。

效高祖滅秦,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凡利益往來,必先共約。口說無憑,立字為據,為其二也。五戶聯保,建立誠信檔案。能如約而行,守約施博,積累信任。直至“不約而同”。

從如約,到不約。便是孔子所言:“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從外在券書公約,到內在自我約束。除人性之惡。亦是薊人,日常行事準則。

薊王兼濟天下,薊國包羅萬種。和合之風,向化大行。然無一例外,凡初臨薊國,毋論種出何處,是何家門。皆需五戶聯保,市樓立約。若行經商,還需等價質押。種種舉措,皆是荀子性本惡之具現。

大而化之,先立規矩,並非隻針對你一人。而是針對所有。我等,亦如此這般,循序漸進,終為薊人。你我之間,彆無不同。不過“得道有早晚”,而已。

至於,製天命。待薊王三興,足可證也。

俗語曰:“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鬨”。薊王獨尊儒術之心,與漢武大帝,如出一轍,彆無二致。看似“驚世駭俗,有害於道”。然種種國策背後,皆有根深蒂固,儒學之基。

謂“道不同不相為謀”。薊王徵辟天下名士,無有不至。便如儒宗鄭玄等,名宿鴻儒,紛至遝來。正因“道合”而“誌同”。

在儒家大行其道,一統天下。被司馬光盛讚,“風化之美,未有若東漢之盛者”。為人王者,豈能不獨尊儒術。

樓桑,將作寺,機關署。

聞左國令黃承彥並將作令蘇伯,聯袂來訪。

西林少年馬鈞,急忙出舍相迎。

“拜見國令,見過令君。”

“毋需多禮。”左國令笑道:“老夫聞德衡,杜門謝客。已‘三月不知肉味’。何故?”

“稟國令,乃為造水轉百戲圖。”馬鈞如實作答。

“原來如此。”左國令欣然點頭。

“‘旋風砲象’,立下奇功。主公敕令褒獎。”將作令蘇伯,遂道明來意:“升爵三等。賜宅一座。”

“臣,馬鈞,謝主公。”馬鈞伏地接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