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5 市邑初開(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828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大花樓機,將四人操百二十躡,減至二人操十二躡。

預計。可從“六十日成一匹”,減至“足月成匹”。女工從四人,減至二人。原先,四人六十日成一匹。如今二人三十日成一匹。

二項相加,織速乃先前四倍。

之所以能化繁為簡。便是改“多綜”為“束綜”。用線製花本,代替竹製花本,貯存提花程序。提花經線,棄用綜片,改用線綜控製。有多少根提花經線,便要置多少根線綜。且將升降軌跡相同之線綜,結成一束,吊掛花樓之上。省去諸多綜片及躡板。

此,便是諸葛孔明所問,散花綾有幾色之真諦。

並立樓下,仰望大花樓機。諸葛亮笑道:“花樓機成,德衡當可複命。”

馬鈞卻道:“主公言,若能水轉,則大善。”

“‘水轉百戲圖’成否?”諸葛亮必有此問。

“與此相比,水轉百戲,如同兒戲。”馬鈞所言非虛。提花機,最複雜之機關,便是“花本”。女工即便爛熟於胸,尚差之毫厘。何況借水運機關之力。

為提花機,編撰花本。可比後世為計算機編程。無人力操作,單憑水運機關,如何能令千絲萬縷,照本宣科,自行編織。且無有錯漏,人力莫及。

如何為自織機編程?

“比自鳴鐘,如何?”諸葛亮又問。

眾所周知,薊國自鳴鐘,乃右國令張機,改木聖張衡“瑞輪蓂莢”所造。可精確報時。其內部機關,堪稱神工鬼斧,集墨門之大成。然水轉大花樓機之巧奪天工,恐不在水轉自鳴鐘之下。

“未可知也。”馬鈞如實作答。

“孔明,德衡。”忽聞背後高聲相喚。

正是至交好友,自雲台觀邸,四海仙館,聯袂而來。

九九重陽在即。薊王四海姻親,屬國使節齊聚。各使團,無有輕車簡從。皆不約而同,組龐大車隊。四海百貨,商賈雲集。話說,年前北匈奴使團,攜金銀珠玉,神駒三匹。於長安市中,獲利十億。可想而知,此番前來。四方使團,皆攜國中奇珍異寶,滿載而來,更求滿載而歸。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

自薊王鑿穿內外大循環商道。水陸通達四海。更大肆售賣薊式機關車船。助推商路繁盛。薊鈔廣輸天下,更有琉璃寶鈔,為大宗交易,保駕護航。凡有客籍,必開賬戶。反之亦然。隻需乾支海市所能及,薊鈔便可通行無阻。先前,薊國海市止於江表十港。如今,薊王已並北天竺為大漢十五州。再順延商道五千裡。如此,貴霜使團,甚至無需翻越蔥嶺,隻需自開伯爾山口斜驅豐州。順下兩歧道出海,便可經殑伽港,入大循環商道。一路暢通無阻。

比起翻越蔥嶺之漫漫險途。自阿逾陀國境,便可換乘木蘭大舡。日夜三千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薊王本意,九九重陽,秋風送爽,衣不沾身。正適出行。且薊國稻作,已入尾聲。立冬前後,便可開鐮。亦是難得,忙裡偷閒。籠絡羈縻之意,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