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2 當斷不斷(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117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淮泗諸國,素有盟約。諸王皆以陳王寵,馬首是瞻。曹孟德索玉璽是假,欲罪諸國是真。”下朝後,不其侯伏完,趨步於王太師身後,低聲進言:“太師,何以……”

王太師聞聲駐足:“君侯所言,不無道理。然,陳王寵確有不臣之心。”此乃公事公辦。

“太師明見。”不其侯伏完,又言道:“卑下竊以為,陳國堅甲利兵,陳王素有勇力。更有淮南袁術,引為外援。若逼迫太甚,令淮泗諸國,轉投江東。甄都危矣。”

王太師答曰:“淮泗諸相,心向天子,必不至於此。”

“終歸,不可不防。”不其侯伏完,仍心有不甘。

“君侯所言,老夫已儘知。”言罷,王允登車離去。

與百官恭送太師車駕遠去。不其侯伏完,眼中憂色漸起。

尚書令桓典勸道:“如君侯所言,陳國兵強士勇,曹孟德必不敢輕易與敵。”

“曹孟德素奸詐。明為傳國玉璽,實為剪太師羽翼也。”伏完遂以心腹之言相告。

“莫非,乃為除小沛呂奉先。”聞剪除羽翼,桓典亦醒悟。

“然也。”不宜明言於太師當麵,儘可入好友之耳:“淮泗諸王,常有書信往來。若被曹孟德所獲,必網羅罪名,假‘治國不利’,罷黜淮泗諸相。”

桓典如何能不醒悟。這便斟酌言道:“若往來書信,為曹孟德所獲。陳王寵亦難身免。必舉國相爭,豈會坐而待死。料想,縱曹孟德興兵討伐,陳國亦不至速敗。”

言下之意,不能攻破陳國,抄掠王宮。如何能得陳王寵等,淮泗諸國陰圖不軌之罪證。

“令君,言之有理。”不其侯伏完,附耳言道:“遷都在即,不宜多生事端。曹孟德麾下,荀彧、程昱等人,皆多智。若此時,許其兵權,於我不利。”

“原來如此。”桓典這便醒悟。伏完所慮,非曹孟德興兵伐陳。乃是假伐陳之名,調兵遣將,扼守甄都要津,斷王黨西遷之路。

不其侯,唯恐行事不密,被曹氏父子所知。

畢竟,勝券在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謂“智多近妖”。尋常之輩,縱渾然未覺,蒙在鼓裡。又豈知荀彧、程昱,可曾窺破天機。

關鍵是,自家人,知自家事。

謂“眼高手低”,“誌大才疏”。謀劃許久,西遷之事,多半紙上談兵。尚未能付諸實施。尤其,如何“遊說”天子。車駕出禁中,又如何躲過曹氏黨羽,五步一崗,十步一哨,逃出甄都,又如何,甩開追兵,疾馳洛陽。以上種種,王黨皆束手無策。

須知。甄都令,乃是荀彧。

天子腳下,關東要地。荀彧自就任以來,殫精竭慮,為護天子周全。隻求固若金湯,萬無一失。何況,禁中還有虎賁中郎將王越,寸步不離。

不其侯伏完,縱有死士。劍宗當麵,毫無勝算。內外嚴防死守,急切間如何兩全。

誠如王太師所言。天子不欲,此事難成。

唯恐夜長夢多。被曹孟德窺破。故稍有風吹草動,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