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7 尋香而至(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930 字 3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正是。”馬貴妃柔聲答道:“九譯令依南天竺語所譯。”

此地,後世宋稱“南毗國”,元稱“古裡佛”,明稱“古裡”。《伊本·白圖泰遊紀》稱“卡利卡特(kalicut)”。

時下,南天竺泰米爾人,喚做“凱裡戈代(kallikkottai)”,亦或是“凱利科泰”。地處南天竺西南,馬拉巴爾海岸(注1),盛產黑胡椒。因南天竺潘地亞諸國,皆以黃支為出海口,因而壟斷香料貿易。故凱裡戈代,走私成風,亦漸繁榮。後世號“香料之城”。

《島夷誌略》載其,“巨海要衝,西洋馬頭”,“山橫田瘠,海濱為市”。又道,“地產胡椒”,“其珊瑚、真珠、乳香諸等貨,皆由甘理、佛朗來也。”

後世所載“甘(埋)理、佛朗”,時下皆稱海西。統稱大秦。

香料之於漢人,乃日常必備,不可或缺。毋論“芳香辟穢”,亦或是“燎神祭祖”。佩香、飾香、食香、沐香、塗香、枕香、焚香,贈香,無所不用。乃至《漢官儀》載,尚書郎需“含雞舌香伏奏事”。《趙飛燕外傳》載趙氏姐妹,更甚:“(皇)後浴五蘊七香湯,踞通香沉水,坐燎降神百蘊香;婕妤浴豆蔻湯,傅(敷)露華百英粉。”

亦因漢人用香習俗。助香料貿易興盛。

異域奇香,彙聚於此。

蘇合香,“大秦國合諸香,煎其汁,謂之蘇合”。薰陸香,“出大秦國,雲在海邊,自有大樹生於沙中,盛夏時樹膠流出沙上。夷人采取賣與人”。兜納香,“出大秦國”。迷迭香,“大秦出迷迭”。

林林總總,不下十餘種。

“蕙、蘭、椒、桂,皆取芬芳”。據此可知,胡椒,亦是香料。

海客慨歎,西陸萬般皆下品。唯有奇香,可與絲綢媲美。

換言之,香料亦有平衡東西貿易之功效。安息國,所產“安息香”,便是其中之一。

先前,海路不暢。更無大舡,遠涉重洋。故香料與絲綢,多由陸運。如今,薊王滅海賊,鑿海渠,立海港,置海市。四海船商,齊赴薊國五百城港。大宗海上貿易,隨之興起。

黃支國關稅,十取二三(20~30)。“希俄斯之淚”,被販運至凱裡戈代走私港,合情合理。

趁七島之戰,諸國焦點。三足踆烏,萬眾矚目。薊王當機立斷,換乘雛鴉號。充作海商,前往凱裡戈代港。

隨行除雲霞衛外,另有九譯令等幕府屬吏,伴駕同行。

好一記,金蟬脫殼。

試想,誰又能料到。薊王棄戰局於不顧。現身南天竺西岸,香料走私港。隻為搜尋西女國之蛛絲馬跡。

東女與西女二國。亞馬遜與古羌二部落。之所以令薊王魂牽夢繞。正因母係氏族烙印深刻。無比貼近,甚至超越,後世獨立女性人格。尤其亞馬遜。東女國,男子尚可為附庸。然西女國,除延續血脈,日常幾無男子參與,卻傳承數千年。更加身強體健,立於生養。薊王焉能不倍加珍愛。

強者總扶弱鋤強。唯弱者喜持強淩弱。

於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薊王當麵,無人稱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