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宣威海外(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427 字 3個月前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秦後攜幼子前來。茲事體大。薊王遂專開府議。

豐州境內,自豐州牧萬震,彆駕梁習,二千石及以上,文武百官,悉數與會。輔漢大將軍幕府,六百石及以上幕僚,儘皆列席。殿中一時,群英際會。

府議無需持芴。身穿朝服,正襟危坐即可。

軍正沮授,起身奏報:“稟主公。主母此來,乃為‘承流而宣化’也。”

語出《漢書·董仲舒傳》:“今之郡守、縣令,民之師帥,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本意,宣恩德,施風教。於內,奉君命,教化百姓。

用於此。便意指,宣威海外。

時下,沮授乃謀主之首。所言必中。

“聞主母,攜(王)子而來。臣,竊以為。欲繼大秦帝位也。”不愧東孝西直。西曹徐庶,直言不諱。

如前所言。秦漢平樂會盟,定天下五帝之說。大秦皇帝,乃白帝之子。而“五帝之子,皆出東(王)父”。此讖,早已人儘皆知。年前,秦後為薊王誕下麟兒。尚在繈褓之中,便攜來與父相見。秦後之心,可昭日月。且此舉,必出三王太後授意,得二宮太皇首肯。並薊王後、甘後相助,方能成此行。

換言之,此乃薊國上下,家國共識。

比起豐州牧萬震,彆駕梁習,新認主薊王。頗謹小慎微。一眾宿吏,早喜形於色。綏南左將軍,二兄劉武,更摩拳擦掌。周遭武臣,自綏南右將軍程普以降,皆躍躍欲試。可想而知,牙門八將等,大營諸將。

尤其偏將軍麴義,攜麾下先登,本欲大顯身手。豈料,北天竺諸國,多不戰而降。雖分有功勳,終歸勝之不武。

“百乘未降,不宜輕動。”觀裨將軍高順,亦難掩戰意。薊王好言寬慰。

“喏!”眾將抱拳領命。

兵出條支,可乎?

心中貪念,一閃即逝。天竺未滅,不可西顧。“人苦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

薊王輕輕頷首:“如何施為?”此才是關鍵。

“臣,竊以為。可於條支始。”沮授對曰:“船宮入大海曲,列國莫不震懾。”

條支國,抵近敘利亞行省。眾所周知,敘利亞行省,人口千萬,五十餘城。乃羅馬第一大省。羅馬皇帝康茂德,已至執政末期。史上,當崩於明年。及康茂德,遇刺身亡。羅馬帝國,再陷內戰。開啟混亂之“五帝之年”。

且魯琪拉乃羅馬帝國,奧古斯塔。皇後頭銜,並未被元老院廢除。今依舊是,如假包換,羅馬皇後。且先於康茂德親政前,便執政多年。上至元老院,下至各省總督,廣有盟友。先前被流放荒島,勢孤力薄。無計可施。今秦漢和親,又誕下白帝之子。浩大聲勢。聲討暴君,奪取帝位。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果然,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此,便是沮授,“始於條支”之深意。

“善。”與薊王不謀而合:“命條支守相徐宣,速掌城港,萬勿有失。”

“喏。”

“傳語諸國主,以安其心。”薊王又道。唯恐船宮出行,誤以為薊王不辭而彆,引城中騷亂。故先行傳語,令諸國主安心。

“喏。”

“命沿途港津,相接護送。”薊王再道。秦後一行,更不可有失。

“喏。”

王命所出,必有所應。薊王自幼便為人主。“和光同塵,與時舒卷;戢鱗潛翼,思屬風雲。”不世明君,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