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割據江東(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712 字 3個月前

謂“蓄勢待發”。

一場亂戰,關東群雄,各有利弊,兼有得失。各方皆陳兵不動,暗中積勢。鎮東將軍,兼領徐州牧呂布,上表劾曹司空,假道滅虢,水淹下邳之事,亦不了了之,無疾而終。

缺乏舉證乃其一。下邳雖遭泗水倒灌,然軍師中郎將陳公台,化腐朽為神奇。改行稻作,變害為利為其二。更有甚者,蓋海擱淺下邳,若非陳元龍義釋,曹司空恐全軍覆沒,是其三矣。

陳公台素足智多謀,謀主之姿。呂奉先,奪人先聲。劾奏司空大不敬,“此地無銀三百兩”,欲蓋彌彰乎?

曹司空,僥幸保全。從此深忌陳公台之謀。

甄都,司空府。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荀彧為曹司空設謀。

曹操遂求教:“文若,且明言。”

“光武帝曰:‘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荀彧娓娓道來:“能‘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者,必是天下豪傑。”

“薊王。”曹孟德心領神會。

“呂布,‘驍猛,又恃袁術,若縱橫淮、泗間,豪傑必應之’。然如仲德所言,‘粗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今與明公,對壘關東,勝負未分。譬如,利刃懸於頸前,故賴陳宮之謀。明公何不,示之以弱,以驕其心,以高其氣。‘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乘勝攻之,此成禽也’。”

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譬如袁術,以一敵四,血戰得勝。於是大宴賓客,舞樂歡飲,通宵達旦。若非知江東猛虎南下,至今恐仍,宿醉不醒。

饒是四世三公袁公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介匹夫呂奉先,又豈能免俗。“溫柔鄉,英雄塚”。見呂布沉湎於酒色,陳宮必行勸諫。一來二往,間隙暗生。生於微末,匹夫之雄,多半隻可共苦,不可同甘。少則一年半載,多不過載。徐州一盤散沙,吏民離心離德。再一戰而勝之。

“文若所言,深慰吾心。”曹孟德如灌頂醍醐,渙然冰釋。

須知,曹孟德,坐擁大義。“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禦之”?

薊王虎踞河北,年年上計,四時奉獻。有增無減。河北五州,皆如此這般。司、豫、青、荊、徐。諸州賦稅,亦不缺分毫。太師殉節,王黨北投。公孫二雄,出守在外。餘下司徒伏完,尚書令桓典等人,已成孤臣。謂“攘外必先安內”。正當趁此良機,一統朝野。而後,從壁上觀。坐看徐州呂布,君臣離心,淮南袁術,好大喜功。

“荊州劉表,有當何為?”曹孟德,必有此問。

“袁本初,割據江東之心,昭然若揭。今親提十萬大軍,入寇荊南。勢必得也。”天下大勢,俱在荀彧心中:“袁本初,號‘據土人雄’,位列六雄之中。荊州劉景升,恐難與敵。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卑下,竊以為。劉景升必遣使蜀中。二劉擊二袁。”荀彧,言之鑿鑿。

先前,正是劉景升一力操辦,這才說漢中史侯與甄都董侯,結兄弟之盟。共抗江東。正因唇亡齒寒之憂。劉表不遺餘力,修繕南陽。疏通漢水航道,既為二家通航,亦為二家通好。

且巴蜀據長江上遊水路。益州南中,蠻人盤踞。若袁紹攻得荊南,焉知不再取南中乎?

薊王雖立治粟都尉,領嶺南蠻事。然多出沒荊南水路。順下靈渠,乃自容渠船閘。南中蠻族,人跡罕至,多有山高水遠,而未曾歸服。益州牧劉焉,隻不過勉強維持。言向化南中蠻夷,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