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從夫之義(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981 字 3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元妃言中所引,乃出《尚書·微子之命》。

“作賓於王家”,原指客卿,今假“堂上賓”,意指為薊王妃也。後世亦有“堂客”,指代妻子。

謂夫婦一體同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更加薊王三興在即,立後漢萬世基業。身為薊王妃,又誕下王嗣。從此綿綿瓜瓞,自當“與國鹹休,永世無窮”。

反觀,諸夏仙門,多有凋零,不複先前。好比先秦,百家爭鳴。傳至如今,儒學一統百家。百家所剩無幾。

料想,仙門亦難逃定數。

心念至此,紫元柔聲歎道:“王妃所言是也。”

譬如西王母。周時乃母國,可與穆天子,分庭抗禮。冰原內外,政教同體。皆是母國,部落聯盟。後漸衰敗,秦漢以來,隻為修仙門派。若非,時鐘存慧貴妃,豪擲億錢,聘娶上元、雲華並七玉女入家門。化乾戈為玉帛,結二家之好。

得巨額門俸,西王母,這才籠絡古羌各部,重立東女國。薊王為興家國天下,又親征北天竺,為大漢辟得廣袤萬裡,三登沃土。納千五百萬,天竺各種入漢。更為諸夏仙門,除佛國之禍。

試想。洛陽時,上元執事四百尺千秋觀。為說薊王滅佛,不惜舍清白之身,施仙門禁術。已求薊王改弦更張。

窺一斑而知全豹。彼時,勢如累卵。仙門,存亡在即。

可想而知。即便上元、雲華,並七玉女,嫁入薊王家門。亦時刻身負,滅佛重任。待薊王攻滅北天竺。至此。上元、雲華,師門恩怨,一筆勾銷。與西王母派,行斷舍離。侍奉夫君,再無二心。

西王母,必心知肚明。故不念舊情。另遣四女,攜墉宮九玉女,遠赴薊國。九玉女,執事靖陵司金館。紫元則入薊王家門。“代行王母事”。或曰,“代王母行事”。

一言蔽之,女生外向。

《白虎通·封公侯》:“男生內向,有留家之義;女生外向,有從夫之義。”

是故,上元、雲華,身份轉變。亦是人之常情。無可指摘。更有甚至,薊王勞師遠征,除仙門大患。上元、雲華,自持有功,前情已報。於師門,仁至義儘矣。

於是。王母另遣四女,紫元夫人東來。亦是知人善用之舉。料想,紫元並九玉女,必身負使命而來。使命未能達成,自無從脫身。需為王母所用。

既是同門,又是姊妹。元妃這便明言:“四姐欲入家門,需效竹隅女主。”

“此言何意?”紫元遂問。

“為東女王,可乎?”元妃追問。

略作思量,紫元這便醒悟:“東女國風,不與竹隅同。女王若薨,則求宗女二人而立之。長者為王,次為小王,若大王薨,即小王嗣立。或‘姑死婦繼,無有篡奪’。”

換言之。東女承位,有二法:其一,宗女二人;其二,姑死婦繼。

宗女二人,乃指宗室之女,且非出女王嫡親。姑死婦繼,乃指女王薨後,由家中兒媳繼位。料想,兒媳,必出宗室。與羅馬帝國,養子繼承製,頗有異曲同工之處。此舉,既傳承有序,又可防一枝獨大。

“宗女,可也。”元妃早有計較:“夫君,‘三百子嗣’。若以東女王論,皆出宗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