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百家歸一(2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304 字 3個月前

“隴右四海館,薊西黃金台。另有光祿大夫舉四行,郡縣舉孝廉。便有隱者,坐於道旁,席地而歌,亦無不可。”許攸寬慰道。

“察、科,並立。”陳琳這般醒悟。

“譬如,郡國並行。”許攸不勝唏噓:“我主之明,舉世罕見也。”

“兩漢四百年,未曾有也。”陳琳亦暗自嗟歎。後人治學,非黑即白。薊王治國,陰陽相濟。此乃,儒家之精要也。吏治、法治,二治並行。繩之以法,春秋決獄。便是儒法合流之真諦。

諸夏學派,自上古至兩漢:《莊子·天下》有“百家之學”,《荀子·非十二子》餘“十二子”,《呂氏春秋·不二》存“天下十豪”,《韓非子·顯學》唯剩“儒墨”。

薊王,獨尊儒術,並《荀子》入《五書》。築大儒學之基,融入墨門。百家歸一也。

設身處地,身臨其境。更加,飽讀詩書,才高八鬥。陳琳方足以體會。薊王之明,震古鑠今。

所謂先易後難。百家兼容並蓄,隻剩儒法墨。儒法遂能合流,然墨門最終式微。於後世而言,墨門科技之力,無可比擬。一言蔽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無墨門在側,相生相克。儒家,難逢敵手,無以為鑒。乃至一家獨大,終淪為儒教。區分華夷,故步自封,禁錮人心,屈辱百年。

劣化之起因。竊以為,便源自漢末,諸夏文明崩塌。五胡亂華,十不存一。可悲可歎。

薊王此舉,可除華亂之禍。再續漢祚。華夏一騎絕塵,無需蹉跎千載。

“甚善。”陳琳文思如泉湧。當浮一大白。

發越殿。

聞甘後抱恙臥榻,薊王親來探視。

甘後媵從,李真多,張薑子,二妃代甘後殿前相迎。

“拜見夫君。”

“免禮。”薊王忙問:“甘後如何?”

“華貴妃,已入殿問診。”李真多,柔聲答曰。二妃本是發越美人,今,母憑子貴,俱為王妃。

“善。”薊王稍得安心。

話說,甘後命運多舛。為死中求存,費儘心機。大節不奪,苦儘甘來。隻求相夫教子,頤養天年。不料事與願違。甘泉宮將將築畢,富貴榮華,不及加身。忽染疾不起。

聞甘後抱恙臥榻,薊王焉不憐惜。

少頃,華貴妃含笑而出。

“夫君毋慮,甘後有孕。”

劉備渙然冰釋:“甚善。”

華貴妃又,耳語告知。

隻是。前後二子,皆行剖腹。此番,恐亦難免。於甘後而言,尤其風險。

薊王心領神會。這便入內室與甘後相見。

榻前曉以利害,且聽甘後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