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君臣離間(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383 字 3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陛下,何不遣使……薊國。”生死攸關。車騎大將軍董重,亦舍顏麵。

董侯亦有此想,卻不知該如何啟齒:“當做何為。”

“敕令薊王,傳書太皇。”董重久居高位,確有急智。

“可。”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先保命要緊。畢竟,天子尚未元服。曹孟德,縱一時得勢,然必死於前。彼時,再做計較,不遲。

事不宜遲。天子遂親筆詔書,敕令薊王說和;又寫家書,向太皇求救。

命黃門令左豐,十萬火急,車駕出宮。經十八裡浦,渡河順下。過南皮入漳,穿千裡薊國渠,泊入臨鄉北港。一路通暢。

甄都,司空府。

司空司直程昱,將偏將軍王服、奉車都尉吳碩、侍中種輯,並太醫令張奉,滿門家小,悉拿歸案。入府通稟。

此時,禦史中丞荀彧亦在。曹孟德,已將安集將軍董承,與一眾同謀,所立《誅曹盟書》,先行示之。

盟書,又稱載書。《周禮·司盟》曰:“司盟,掌盟載之法。”注曰:“載,盟辭也。盟者,書其辭於策,殺牲取血,坎(坑)其牲,加書於上而埋之,謂之載書。”

上古時,盟書分,“宗盟”、“委質”、“納室”、“詛咒”、“卜筮”等。宗盟、委質、納室。文辭乃為殺牲血書,詛咒、卜筮用墨書就。

時下,好比“中販共侍約”。訂立券書,已司空見慣。諸侯盟書,漸變為百姓券書。

然,不可否認。盟約效力,高於劵書。

換言之。安集將軍董承,與一眾同黨。人贓並獲,死罪難逃。

便是荀彧,亦無言以對。千算萬算,始料不及。區區酒囊飯袋,膽敢密謀造反。無怪曹孟德,怒極反笑。

如王服、吳碩、種輯,三人死不足惜。然一頭一尾,董承、張奉,如何定罪,則需謹慎。

曹孟德出身宦官之家。宦海沉浮,浸淫官場。孰輕孰重,焉能不知。

然為家門存亡計,亦不可不察:“依文若之見。天子知否?”

曹孟德此問,乾係重大。看似詢問荀彧,董承行刺,天子可曾先知。實則乃問荀彧,天子可是主謀。種種跡象表明。此乃董氏外戚,繼王黨潰散之後,欲暗中奪權。首當其衝,刺殺曹黨之首,司空曹孟德。

“卑下,未可知也。”曹操素多疑。既有此問,必生此疑。荀彧,毋論如何作答。皆難消曹孟德心中狐疑。故言不知。

曹操不置可否,轉而問道:“文若以為。某,該當何為。”

“夷三族,赦董氏。”荀彧答曰。

“夷三族,赦董氏。”曹孟德心領神會:“文若之意,某已儘知。”

荀彧之意,殺董承並一眾同黨,夷三族。赦大將軍董承家小。不罪董侯天子。

卑不謀尊,乃出臣道。然試想,若殺董承滿門,董重焉能釋懷。不罪天子,然天子又當何為?

“仲德,以為如何?”曹孟德又問程昱。

“卑下,竊以為。誅首惡,徙家屬。”

“家屬徙往何地?”曹孟德又問。

“……”程昱頓時詞窮。如今,徼外不毛之地。皆為薊王所轄。先前,五部都護,皆立枝郡。足見,蠻荒向化,民生向好。便是家屬徙比景,生活亦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