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4 逸樂私議(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449 字 3個月前

唐七不舉,薊王不孕,宋奇不欲。

董侯天子,種出何人。

越發,撲朔迷離。耐人尋味。

薊國北港。

掖庭令畢嵐,鉤盾令宋典,自函園陽港,乘公船抵達。

十裡函園,守陵編戶並客庸遊商,計百萬之眾。與薊國往來頻繁。內河船多風小,不能滿帆疾行。朝發夕至,力有未逮。然三日之內,足可抵達。亦薊王金烏船宮為例。凡薊國機關輪船,皆為水上館舍。衣食住行,坐臥起居,皆便利。

沿途無需停靠,兩地直達。

先前往來,多是商客兩用。後四式白波,助商客分行。除洛陽外。通邑大都皆與薊都臨鄉,有客船定期往來。

見臨鄉京華,不下洛陽。畢、宋二人,一時萬千感慨。

“堤上何人?”畢嵐忽覺眼熟。

宋典定睛俯瞰,不禁脫口而出:“趙常侍。”

“正是。”畢嵐幡然醒悟。來迎之人,竟是先帝阿母,中常侍趙忠。回憶宮中諸事,尤其先帝崩後,前後三帝,黃門屢遭屠戮。中常侍,死於非命,凋亡殆儘。不料時過境遷,竟在薊國相見。

“見過趙常侍。”三人相見,畢、宋先禮。

“二位常侍,無恙乎?”趙忠亦目露坦誠。

南橘北枳。宦官似亦如此。

車駕繞行北郭,入門下署鸞棲館。

後院重樓高閣,迭石錯落;曲徑通幽,精舍環抱。見二人,一路挑簾窺探。

趙忠笑問:“比平樂館如何?”天才本站地址:https://

“遠甚平樂。”宋典答曰。

“鸞棲館,乃王上為百官所建。”趙忠如數家珍:“正如平樂。”

“薊國三食君俸,我等亦知也。”宋典慨歎。

車駕止步。精舍名曰:逸樂。俗稱,逸樂舍。

“處逸樂而欲不放,居貧苦而誌不倦”。便是名之真意也。

時謂“置酒高會”,又謂“高朋滿座”。先堆土成丘,再立舍其上。廣置花木,曲水環流。階梯順下,山門泊車。匠心獨運,精益求精。一座精舍,便是一處山水美景。

窺一斑而知全豹。薊王苦心孤詣,非為養尊處優。乃為高薪養廉,居高養誌也。

琉璃畫壁,移門輕啟。

但見二人,背手而立。

聞聲回身,正是甘泉衛尉何苗、永樂太仆封諝。

碩果僅存十常侍,舍中相聚。知趙忠、封諝設宴相迎,乃出王太後之命。畢、宋二人,感激不儘。何苗自身逢大難,性情大變。言行舉止,越發陰柔嫵媚。舉手投足,與內官頗多相合。

五人落座,推杯換盞,把酒言歡。畢、宋二人,累日心憂,一掃而空。

席間必言,先帝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