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季漢為榮(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852 字 3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袁紹所謀,乃不戰而屈人之兵。

隻需袁氏與劉表結親,互為攻守同盟。得劉表授意,荊南四郡,皆可為江東所用,為其一。

劉表先前,為關東鎮守江北,若曹司空率十萬大軍來襲,腹背受敵,覆滅在即,若與江東結盟,進退自如,是其二。

更有甚者,荊南與南中山水相連。不似荊北與巴蜀,被漢中所斷,與益州劉焉,互為表裡,乃其三也。

一言蔽之,若戰事不利。徐州呂布被滅,淮南袁術被逐,劉表足可退守荊南。合三家之力,結巴蜀、荊南、江東,連橫之勢。憑長江天塹,對壘關東。

正是袁紹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

彼時,袁術勢強。常有吞並江夏之意。故劉表心向甄都,欲假曹司空之力,除袁氏宿敵。如今,曹司空兼並五郡,得十萬大軍。實力冠絕關東,群雄莫敵。攻守異位,唇亡齒寒。不能隨機應變,死無葬身之地也。

合肥侯遂遣使過江,傳書袁術。先問車騎大將軍,意下如何。得袁術首肯,再遣使荊州不遲。

如袁紹所料。曹司空整合兵馬,亦需時日。待皇上君流十萬裡,正是兵發之時。

天下本大勢已定。奈何皇上自罪,君流十萬裡。三載之間,活命之期。曹孟德,袁本初二人,若能一統關東,並江東。再隔江對壘,一決勝負。豪強大姓,尚有一席之地。不然,天下薊法,家族析分。再無大姓,隻有爵民。

然於皇上而言。內亂不休,外患不止。兩漢亡於內,魏晉亡於外。故為加速,和合向化。《薊法》定,爵民納妾。皇上更以身作則。後宮佳麗,地北天南,五湖四海,蔚然成風。曆經三十載,國策初顯。四裔皆身為薊人為榮。皇上今尊太上皇帝,三興漢室在即。薊人又皆以,季漢為榮。

光武中興,昭烈三興。二百年天道循環,漢室有始有終。試想,還有何人敢逆天而為,妄言篡漢,再效王莽。

為何?

賊臣不篡,新君不出。即便一朝得勢,難免為中興之君,枉做嫁衣。

一旦為賊,生死既定。

此便喚做,天命所歸。賊有賊命,君有君命。

距九九重陽,不足三月。

太上皇廷,遷都在即。宮府署寺,亦需加快剝離,還政薊國。諸如五尹十守,五十二令。遂為國吏,然皆出皇上家臣。權且不動,待萬事俱備,必守太上宮府。如皇上所言,二代薊王,當自辟屬吏,以守國中。

京兆尹劉陶上表。言,八百裡秦川,足可活民千萬。此言非虛。論種田,兩漢四百年,無出皇上之右者。試想,武都一地,便辟萬頃梯田。縱溝壑難平,丘陵綿延,亦難阻薊人,鑿路穿渠,營城圩田。何況,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水繞長安。“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

皇上攜千萬漢人遷都。季漢營城術下,不出十載。必成八百裡,碧水青禾。

之前,敖倉存糧,並隴右屯糧,皆可廣輸長安。皇上命人疏通二都渠道,便為漕運之用。前漢時,武帝曾設河渠水官,專掌關中水利。哀帝時命息夫躬,“持節行護三輔都水”。相繼開鑿:鄭白渠、龍首渠、六鋪渠、成國渠、靈軹渠、蒙籠渠、漕渠等,諸多河渠。至此,“舉函為雲,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鬥,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據載,“畝產十石”。乃至關中富甲天下:“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眾不過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