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3 以全取勝(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957 字 3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群雄連橫,曹氏立後。

二事並起,彆有深意。

群雄唯恐,甄都曹司空,蓄兵馬以討不庭。故聯姻自保。不料曹司空為固寵,而結親天子。曹氏貴為季漢外戚,又總甄都朝政,更加手握二十萬精兵。新的漢中五郡。南都宛城,距荊州一水之隔。駐守西涼十萬大軍。遂因南陽大水,百萬居民北上薊國棲身。然仍有野民留存。尤其北部諸縣,因近伏牛山,地勢高絕,得以幸免。尚餘人煙。南都城中積水退後,又經劉表修繕。原貌重現。

今西涼十萬精兵,駐守南陽各城。曹司空遂開軍屯:“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積穀,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並群賊,克平天下。”

司空屯田,分民屯、軍屯二種。民屯每五十人為一屯,屯置司馬,其上置典農都尉、典農校尉、典農中郎將,不隸郡縣。所獲與國共分:用官牛、農作機關者,官六民四;用私牛並機關諸器者,官民對分。屯民不可擅離。軍屯以士兵屯田,六十人為一營,邊戍守,邊屯田。

人稱,“司空屯田”。

民屯雖不利。然軍屯大興。尤其南陽百姓,大半遷徙河北。無主之地,皆歸戍守兵卒耕種。十萬大軍,單憑南陽一郡,足可自食。

前漢宣帝,神爵年間,西羌播亂。

名將趙充國,年逾七十,掛帥出征。為就地取食,以省糧草輜重,令行邊塞屯田。彼時,以一萬士卒,辟田兩千餘頃:“留屯以為武備,因田致穀,威德並行。”

西羌各部,五萬聯軍,竟被趙充國,分化瓦解,去四萬六千餘。不戰而屈人之兵。趙充國《條上屯田便宜十二事狀(注1)》,遂出名言:“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

此便是赫赫有名,“種田克敵”。

亦如古稀名將,金玉良言:“臣聞帝王之兵,以全取勝,是以貴謀而賤戰。戰而百勝,非善之善者也,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正是皇上少時,與神上宗師對弈天下棋局,所行也。

“帝王之兵,以全取勝”。亦是皇上,今日之所行也。

不及日中,迎風館再傳喜訊。又有麟子,呱呱墜地。

皇上喜逐顏開。遂攜諸妃入館探視。

四氏雲霞,深受皇上家國大恩。隴右牢城,羌戶安居。大震關城上下,羌漢和睦,兄弟相親。雍涼二州,因而複興。西羌東進,勢不可逆。謂,“富在深山有遠親”。反亦然之。

聞牢城富足,遠親亦出深山。拖家帶口,趕來投奔。唯恐避而不見。豈料賓至如歸。酒足飯飽,安然入睡。翌日便有,屬吏登門。先入甕城營地,洗漱更衣。待錄入診籍,再入臨時營帳棲身。足月無恙,且驗明正身。遂分戶安家,授田宅牛馬,機關諸器。吃穿用度,先取後償。短則載,長不過十載,足可還清。如願入籍。隴右梯田、茶山、馬場,星羅棋布。輜車載重,足可日行二百裡。僦車一裡一錢。即便僦車西行,亦可日賺二百大錢。

隴右風聞,皇上欲將天下馳道,悉鋪軌路。名曰:“季漢軌路”。與《季漢大典》,名留青史,並著於世。

隴右編戶,無不咋舌。亦與有榮焉。西林軌路,聞名遐邇。北都機關,如有神助。皇上已命薊國五十二縣治,內城皆鋪軌路。稍後,五百城港,互相通聯。新式“連舫列車”,可往來城港之間。

連舟曰舫,正如其名。

薊國九河之地,四季長流。機關畫舫往來,亦便捷如斯。有無軌路,大雅無傷。然如橫貫大漠,掘渠不如鋪路。省時省力。待蒸汽機車大成,日行千裡不是夢。

有生之年,天下馳道俱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