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7 執黑之手(1 / 2)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102 字 3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

既為天下棋局,必有二人對弈。若皇上,執白後手;神上宗師,執黑先手。自神上宗師,身份大白於天下,疾發而終。與皇上對弈棋局,執黑之人,便換成了黨魁張儉。待張儉與崔烈,與獄中共飲藥而亡。時天下棋局,勝負已分。看似再無人執黑,實則不然。

皇上竊以為,自右國令亡故。執黑之手,唯有一人,便是甯姐姐。如黨魁張儉,不過是假手之人,而已。譬如大長秋曹節、掖庭令畢嵐、魯相宋奇、賊臣董卓,權臣王允等,皆是局中一子罷了。

正因甯姐姐,深陷其中。故皇上自罪,君流十萬裡。

如此亦可知。皇上,雖執白後手,看似身處劣勢。實則,如賈文和等謀主,運籌帷幄之中,助皇上決勝千裡之外。

賈文和,尋凶十載。增成公審,大白天下。父子稱帝,季漢三興。真·天下棋局,落子收官。如馬貴太妃所言,皇上當可將天下(棋局),托付於眾謀主矣。

謂,“將遇良才,棋逢對手”。皇上與神上宗師,彼此成就。共助漢室三興。

時過境遷,先前種種,散落塵埃,已不為人所知。待陳琳窮儘所能,撰《季漢英主紀》。方才將皇上所行,公之於眾。觀者無不慨歎。諸多“軼事”,遂不入正史。然正如,“《春秋》之義,信以傳信,疑以傳疑”。陳琳秉筆直書,自有後人評斷。

譬如《竹書紀年》所載,“舜殺堯、禹殺舜、啟殺益。伊尹殺商王太甲”,眾口雲雲。與太史公《史記》所載,可謂判若鴻溝。初窺此書,三觀儘毀。然再深思,信與不信?

“考平王東遷以後,惟載晉事;三家分晉以後,惟載魏事。”故據此可知,《竹書紀年》,或為魏國史家所撰。

韓、趙、魏,“三家分晉”,被視為“春秋之終”。

春秋落幕,戰國始興。

如今再觀。無論儒家所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亦或是漢人秉持:“疏不間親,卑不謀尊”。三家分晉之所行,皆是諸侯篡位,大逆不道之罪。

“晉明掩麵,恥欺偽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業。”

後世日本,篡改曆史。稱“侵華”為“入華”。並極儘開脫之能事,繆稱乃中國挑起事端,才有八年抗戰。其心可誅,或可與魏國史家所撰,《竹書紀年》比同。

以下犯上,以卑謀尊。唯恐後人知曉,以為國恥。故不惜篡改曆史,為證分晉之所行。乃遵循“舜殺堯、禹殺舜、啟殺益。伊尹殺商王太甲”之古法。

言下之意。史上曆代先王,皆如此行事。故三家分晉,亦是理所應當。

信以傳信,疑以傳疑。

《史記》與《竹書》,信與不信,因人而異。

皇上必不信《竹書》。

為何?

於家國天下,有百害而無一利。

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便也罷了。稍有不滿,便扯旗造反,此還了得。

尤其,假神鬼之術,愚弄百姓盲從。朕,必儘誅之。

先讀《史記》,再觀《竹書》,破而後立。便是馬鳴大士所言,欲在佛前。既著書立傳,必有褒貶,必分善惡。“懲惡揚善”四字。說書人,切記。

此時再思。皇上自罪,君流十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