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1 / 2)

想要在李家村形成‘市’,並不是說說就可以的,也不是說因為這個‘市’是在李家村的,所以隻要李家村的人積極配合就可以了。

李長風自從答應了村長幫忙一起辦這件事後,他每天就是跟著村長到李家村的周邊各個村子裡跑,要聯合其他村子一起加入,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

就類似於現代大型廣場建成,最初的招商引資是最為困難的。

因為商家要考慮這個廣場的人口流動率,大家的消費水平,交通等各方麵因素,在確定了自己進入這個廣場開自己的商鋪,是否能有賺,有賺的話,又是否值得,等等。

等所有方麵都確認後,這才會選擇是否要進駐這個廣場商業圈。

現代倒還好,最不缺的就是人,而且交通也各種方便,然後人們對於‘買賣’這一詞也十分的通透。

可古代就不同了,會選擇做生意的終究是少數人。

並不是人人都知道,生意裡麵的門道,有著極大的利潤,也不是人人都敢去拚這一把的。

因著交通不便,信息堵塞,人們對外界的信息接收也因此並不敏感,所以古代大多數人眼裡都隻有自己家裡的一畝三分地。

以至於,李家村要建立‘市’,到時候讓他們來湊個熱鬨沒有任何的問題,可是若是讓他們自己拿出貨物來賣,就沒有幾個人願意了。

最主要的是因為他們這些人都是村裡村外的,麵朝黃土背朝天,能拿出來的,最多就是一些糧食或者青菜什麼的,而這些東西對於他們村子裡的人來說,也是最不缺的東西了,所以何必這樣折騰呢?

至於說做些吃食什麼的拿出來賣,不是人人都有那個好手藝的,一般大家會願意買的吃食,一般都是一般人不會做的並十分好吃的,若不是這樣的話,自己都會做,為什麼要花高價去從彆人那裡買呢?

隻是‘市’若是沒人賣東西的話,就算有人願意在

這個‘市’裡麵花錢,那都沒有買賣交易的‘市’還能稱之為‘市’嗎?

關於這一點,李文利他心知肚明。

他也知道,在最初的時候,若是不能保證這‘市’裡會有多少人來賣東西,那些商品的最低種類數量,那就不能被稱為‘市’了。

清楚知道有‘市’才能使他們李家村踏出那賣入‘李家鎮’的第一步,為此,他這段時間可謂是急上了火。

跑完周邊所有的村子,能明確下來到時候開市日會拿東西來賣的人家一隻手都能數的過來,真是出師不利,幸好後來他閨女給他提了個建議,先利用村子裡的資源,畢竟其他村子的人,他們李家村的人沒有權利去要求他們幫這個忙,但是若是他們李家村自己的人,那就不同了。

李文利他做了這麼多年的存在,如今可以說是李家村的一言堂,因為他做村長的這些年一直都十分儘責,所以李家村的人都願意信服他,因此若是他這個當

村長的讓村民們幫忙的話,效果定會好很多。

於是,李文利他便帶著人對那些有資本做生意的人間一家一家的上門進行勸說。

關於村長李文利是如何去上門一家家勸說的這件事,很快就是風風火火地傳遍了整個村子。

完全沒有意外的是江杏是第一家。

如今村子裡誰都知道,江杏她有著一手好廚藝,會做各種好吃的點心,村子裡之前就有不少人從她的手中買過她做的那些點心來吃。

要說最讓人意外的便是,最後居然找上顧氏他們家。

一開始顧氏接待他們這位村長的時候,以為是因為‘礱’這件事,對方才找上門來的。

畢竟‘礱’這個東西出現後,大大提高了大家的碾米效率,還大大降低了人力的使用。

雖說這幾個月來,顧氏接了不少人家的單,但是木前會做‘礱’這樣東西的,也就隻有顧氏她一個人,而做一個‘礱’大概要忙活上三四天的樣子,如今請

顧氏去做‘礱’的主要還是他們李家村的居民,至於其他村子裡的加在一起總共也沒幾家,所以到時候若是顧氏到‘市’上的話,一定會有很多生意的。

隻是事實上卻並不是這樣,李文利他今天之所以上門,想要的是讓顧氏他們家也去做吃食,到時候拿到‘市’上賣。

因為李文利覺得,若是‘市’上到時候隻有一家吃食的話,顯得有些單調了,雖說不知道到時候來的人會有多少,但是就隻有江杏這一家的話,肯定是忙不過來的,到時候弄得東西早早賣完,早早收攤了就不好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