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給劉娥直播靖康之變(2 / 2)

是啊,太後沒說要改先帝的愛好,隻不過先帝去了,當然要將他的所好也一同陪葬,他不勸諫太後隻是停建道觀遣散道士,再勸下去……太後要讓人把道觀修在帝陵裡讓道士陪葬,他還要不要命了?

老臣們一個個被噎得無話可說,可心裡卻是齊齊鬆了口氣。

這天書運動從祥符元年真宗夢神人降天書開始,從上到下,各種天書祥瑞層出不窮,就連素有清名的天官寇準都被裹挾其中,上天書祥瑞,更不必說其他大小官員,地方百姓,為修建宮苑道觀,搜集“祥瑞”獻上,可謂勞民傷財,全員瘋狂,勸諫者被罷官降職的不知有多少。

如今真宗駕崩,新帝繼位,太後果斷廢止天書之事,斷絕地方進獻祥瑞,嚴令百官不得已祥瑞擾民侵民,除了那些彆有用心之人外,其實有點良心和見識的官員還是打心底讚成太後的決策。

尤其是太後這一句“事死如事生”、“天書隨葬”說出來,徹底堵上了那些道士和“祥瑞”官員的嘴,當真大快人心。

劉娥見眾臣再無異議,又命人拿出內廷宦官雷允恭的供詞,擲於宰相丁謂麵前。

“丁卿勾結內臣,偽造祥瑞,欺瞞先帝,構陷忠良,如今又擅自移改陵穴,欺君罔上,你可知罪?”

丁謂癱倒在地,從雷允恭被抓開始,他就成日提心吊膽,屢屢向太後獻書,想要滿混過關,可沒想到,太後終究不肯放過他。

“狡兔死、走狗烹,微臣奉太後之心,日月可鑒……”

“轟!——轟隆隆!——”

他的話音未落,承明殿外忽然雷聲大作,一道天光如瀑,飛流直下,落在大殿之中,高懸於空,宛如一輪明鏡,鏡中山水宛然,清晰可見。

莫說剛剛還在指天發誓賭咒的丁謂,上至太後劉娥和仁宗趙禎,下至殿中文武百官,值殿羽林,無不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隨著鏡中山水畫麵流轉,一把女聲從空中傳出,清清楚楚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

【當初宋真宗為了洗刷澶淵之盟的城下之恥,假借神人托夢為名,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天書降神”泰山封禪運動,想借助天賜祥瑞之說,昭示天命所歸,來粉飾太平,營造一派盛世景象。】

【所謂“上有好,下必從之”,連皇帝都大搞封建迷信,下麵的官員和百姓當然有樣學樣,造神修道運動搞得轟轟烈烈。今天你送一隻白鹿,明天我獻一頭白虎,從天而降的天書,河裡挖出來的瑞石……各種各樣的祥瑞,隻要獻上,就有官做有賞賜,一時間,大宋上下“爭奏祥瑞,競獻讚頌”,這一場天書運動,幾乎掏空了大宋國庫,比澶淵之盟賠償給遼國的歲幣還要多出數倍不止。】

殿中的宰相和大臣們無不汗流浹背,以袖遮麵。

獻祥瑞之事,他們就算沒跟著做過,也跟著寫過賀詩青詞,讚頌真宗得天命,奉天運,至於期間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從全國各地搜集祥瑞,又有多少人在封賞中飽私囊,累得多少無辜百姓家破人亡,他們不是不知道,卻未曾勸阻,因為勸阻的人,都被罷官降職,貶斥千裡之外。

劉娥更是麵沉如水,默然不語。

她從天禧四年開始,就代替病重的真宗處理政務,那時真宗還妄圖借助“天書祥瑞”續命,就連寇準都“晚節不保”上天書得以重回朝堂為相。若不是丁謂密報於她,說寇準挑唆真宗欲行廢後之舉,她也不會默許丁謂借“偽造天書”一案鏟除了寇準及其勢力。

真宗沒有等到他想要的天書,終究歸於“天命”,劉娥將那些祥瑞和天書送予他陪葬,也是想眼不見為淨,可這些事大家可以想可以做,卻始終都要扯個名正言順的大旗,就連她都要以“敬奉先帝”為名廢止天書運動,可如今卻被這從天而降的天鏡一把撕開遮羞布,讓她剛剛說的話猶如一巴掌反打回臉上。

就有點疼,卻挺痛快。

因為……堂下百官,昔日滿口仁義道德,奉天承運,如今都像是被抽了脊梁骨一般,連脖子都撐不住腦袋。

然而,天鏡中的畫麵,從各種奉獻祥瑞的熱鬨,陡然一變,變成了漫天烏雲蔽日,濃煙滾滾,連聲音都跟著從嘲諷變成了憤懣。

【最可笑的是,真宗駕崩之後,太後和群臣商議,停止修建道觀,終止天書運動,將以往的天書和瑞物珍藏都作為隨葬物品,陪葬於永定陵。而這些消耗了大量民脂民膏的迷信物品,卻招來了賊人的覬覦。】

【就在真宗死後百年,徽欽二宗自毀長城,金兵攻占汴京,滅北宋,占宋陵,第一個盜掘的就是真宗陵墓,將其中珍藏一掃而儘,陵中屍骨遍地,與被焚毀的汴京城,被擄掠□□的後妃帝女,淪為階下囚的徽欽二宗,堪稱靖康之變的三大恥!】

【而當初的太後劉娥,本可以做一個改變曆史的女人,可在群臣的勸阻之下,最終還是沒能邁出那一步。】

【就不知道,當初阻攔她的大臣們,如果看到百年後毀在趙氏敗家子手裡的大宋江山,會不會後悔當初呢?】

【本期就先到這裡,下一期節目,讓我們來看看被稱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的大宋第一太後都有哪些功績為人稱頌……】

朝堂上下,雅雀無聲,文武百官,大宋皇帝和太後劉娥,齊齊望著那天鏡中成為廢墟的汴京城,光袒上身被人當豬羊般牽著著的皇帝和後妃帝女們,無一人敢發出半點聲音。

直到天鏡消散,光幕斂去,那如慘烈無比的人間地獄畫麵,已成為所有人揮之不去的噩夢。

若是他們知道未來,看到這一幕,還會不會阻止太後?

百官尚在沉思,太後卻沉聲說道:“今日之事,暫不可對外言說,宰相及司天監留下,餘者退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