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第五十九章 給班昭直播明清烈女傳 生……(1 / 2)

在慶賀豐收的宮廷宴會上,班昭呈上最新編寫的《女誡》為太後賀。

鄧綏欣然笑納。

女誡自強第一,女子生而弱質,以自強不息,方立身於世……

女誡求知第二,人非生而知之,知書方識理,明理方知事……

雖然沒有讓班昭當堂宣讀,但透露出來的內容,已經讓朝廷上赴宴的文武百官和世家貴族們大為震驚。

當即就有人抗議:“夫妻之道,乃天地之弘義,人倫之大節也,教導女子如此不敬夫君,有礙陰陽之道,若女子都去讀書識字,參與政務,那必然影響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此事關係不僅是一家一族,還牽涉到國之根基,望太後三思!”

鄧綏瞥了他一眼,問道:“原來是王禦史。聽聞王禦史有三妻四妾,仆婢無數,迄今為止,卻僅有一子一女。”

“啊……是……”王禦史愕然,完全摸不著頭腦,隻能點點頭,感覺自己後頸處發涼,開始有些後悔自己今日居然強出頭說話了。

先出頭的椽子先爛,這道理他對家中子女講過不知多少次,今日輪到自己卻不知為何竟然忘得一乾二淨。

若是陳曦聽到他的心聲,一定會告訴他,這就是典型的手電筒人格,隻照彆人,不看自己。

鄧綏不緊不慢地說道:“依王卿之理,不能傳宗接代,開枝散葉,為國增長人口,便是國之罪人?”

王禦史硬著頭皮繼續點頭,“身為大漢子民,不能為國開疆拓土,也當竭儘所能。身為女子,生兒育女本是天職,若連這一點都做不到,豈不是愧對列祖列宗?有礙國計民生?”

“說得好有道理啊!”鄧綏冷笑一聲,眼神忽地從冷淡變得鋒銳如刀,直視著他,寒聲說道:“王禦史今年已過五十,一人占據的妻妾不下十人,卻在三十多年間,僅僅生下一兒一女,不僅自己沒能做到開枝散葉,為國多生多育,還耽誤了十餘個女子的花期,若按一夫一妻算,便至少有十個男子因你而娶不到妻子,無法生兒育女,開枝散葉,耽誤他們為國儘忠……”

“那,王禦史,你該當何罪?”

她的聲音並不高,卻字字鏗鏘有力,到最後一句問罪,擲地有聲,震得那王禦史當場跪伏在地上,連連叩首不已。

“太後恕罪,臣……臣……是臣妄言……臣有錯……”

他可以認錯,卻不敢認罪,一句認罪,那倒下的,不單單是他一人,還要牽連到他的家族。

冷汗涔涔而下,王禦史怎麼也沒想到,鄧太後會如此犀利地反駁,根本不給他任何機會。

“既然知道錯了,那便……杖責三十,罰俸三年,回家反省三月,寫封請罪折子,讓朕看看再說。”

鄧綏一揮手,自有人將王禦史拖下昭陽殿去,她方才展顏一笑,說道:“今日本是慶賀豐收之宴,諸卿當賀天賜糧種,讓我大漢子民從此不必忍饑挨餓,至於其他事,不必多言。”

眾臣已經看到了出頭鳥的下場,自然沒人敢在這個時候繼續出頭觸犯太後,好端端的慶賀豐收的宴會,本當是大家為太後和皇帝道賀,寫點詩賦美文稱頌讚美,像王禦史那樣沒事找事的,那不是故意給太後在開心時澆冷水,可謂是不作不死啊!

鄧綏又嘉獎了一番大司農及下屬,還特彆封賞了張衡一番。

近視鏡作為禦用之物,隻能有皇家製作,張衡負責監製,成為皇室這半年最賺錢的項目,而在這裡賺到的錢,往年會用於賑災,今年新的糧種得以豐收,鄧綏終於不用再拿國庫的糧食補貼災民,便將這些錢又投入了軍費的開支中。

觀星望遠鏡固然隻能給張衡這樣有一定天文曆法和算學知識的人用,可他製造出來的千裡鏡卻可以作為軍用神器。

如今正是朝廷對北方的匈奴、烏桓、鮮卑等族用兵之時,去年平定了羌族之亂,消耗的錢糧不少,今年國庫緊張之時,還有大臣建議與匈奴和親,以免供給不足,出征不利。

可這千裡鏡一到,再加上張衡特地製造出的指南車,讓出征大軍在草原荒漠亦不會迷路,這一戰打得酣暢淋漓,將烏桓和匈奴首領當場斬殺,南匈奴和鮮卑最終率眾投降。

南匈奴單於脫帽赤足,被綁著叩首服輸,承諾以後以大漢為主,匈奴為臣,歲歲納貢,並讓自己的兒子到大漢京都做人質。

鮮卑人亦是投降歸附,稱臣納貢,雖然沒匈奴人那麼不要臉的主動提出送上王子侍奉太後,卻也隱晦地表示了願意“和親”之意。

鄧綏對此嗤之以鼻。

“就他們那些蠻夷之人,粗手粗腳,毫不知禮,還說什麼侍奉於朕,這分明是想占朕的便宜,想得真美!”

陳曦忍俊不住,笑得肚子都疼了。

是啊,鄧綏現在才剛剛三十歲,看上去頂多也就二十出頭,她本就生得高挑明豔,哪怕不施脂粉都燦若明霞,姿容絕世,而那些所謂的和親王子,無論匈奴人還是鮮卑人,與她相比,真是美女與野獸之彆。

更何況,鄧綏如今一心向“(科)學”,根本就沒有心思放在男歡女愛之上,彆說是送給她和親的王子,就連朝中那些勳貴世家特意選出的俊美公子,她也不曾多看一眼。

她在宮中寧可多用宦官黃門,也不願讓那些“質子”、“公子”們進宮服侍,就是不想被這些人耽誤了她的正事。

陳曦不得不承認,這位鄧太後,才是真正“心中無男人,基建自然快”的工作狂。

以她的精力值旺盛,每日工作長達八個時辰,都不知疲倦,被她召集來的三公九卿都快累趴下了,她都一點事沒有。

之前幾年鄧綏還為了力行節儉,一日隻吃一餐,禁止宮中采買不當季的蔬果食物,避免奢侈浪費之風。

像世家那種吃菜隻吃最嫩的幼苗,掐頭去尾,吃雞吃鴨隻選精華部位,其餘拋棄的做法,在鄧綏掌權後,都不管明目張膽地在宴會上出現,就連街市酒樓之中,也開始響應鄧太後的號召,避免浪費,愛惜食物。

這些都是因為這些年的饑荒影響,若無鄧太後以身作則,帶頭將公田轉為私田,分授給災民耕種,隻怕餓死的人還要多上不止一倍。

如今新糧種大獲豐收,不光是京都的百姓不用再挨餓,鄧太後還下旨減免了全國的稅賦,可謂舉國歡慶,在這時再下旨將巫祠轉為學堂,從地方的社學縣學,到京都的太學,隻要你肯學能學,就能一直靠朝廷的補貼和獎勵讀到京都,登堂入室,改換門庭。

更重要的是,這一條政令中寫得明明白白,男女同校同學,擇優進學,不分貧富貴賤,亦不分男女老少。

你隻要有才,不論年齡,可如甘羅十二為相國,亦不分性彆,像班昭如今亦被封侯封官,官至太傅,可稱為女官第一人。

以前被世家貴族們珍藏的書籍,如今已由蔡倫所主持的東觀書局負責印刷發放,比原來的竹書和帛書便宜不說,還方便攜帶,一時之間,傳遍全國,令無數學子對太後此舉感恩戴德,稱頌不已。

以他們的家世,原來根本無法接觸到的知識,如今隻要努力,就可以通過鄉中社學,一步步地考上去,這種隻要努力就可以有收獲的感覺,比原來一出生就注定了身份地位和未來命運的感覺,不知要好多少倍。

有班昭在堂,作為太學的博士之一,前去太學求學的女子一下也多了不少,經過選拔之後,也有十多人陸陸續續考上了女官,成為鄧綏的助手。

次年,再獲豐收之時,便有大臣上書,請皇太後登基稱帝。

十八歲的劉祜氣得當晚就將自己的寢宮砸了一半,第二天一早起來,便在鄧綏的宮門外跪地求見,奉上……禪位文書。

儘管他無比憤懣,無比憋屈,卻也知道,如今軍權政權都在鄧太後一人手中,軍中那些將領,都是她一手提拔任命,靠著她才擊敗匈奴,開疆拓土。

雖然世人讚譽的是出征的將士們,可在朝中的人都很清楚,如果沒有鄧太後在朝中調度,保證軍資糧草供應,那他們彆說去遠征匈奴,就連邊城都不一定能守得住。

這打仗除了要人之外,還要錢要糧,要武器裝備,哪一樣跟不上都無法取得如今的大勝。

雖說因為漢武帝時代的衛青霍去病雙璧在前,時下的武將們並沒有格外出彩到他們那種敢於孤軍深入,以少勝多的猛將,卻也是紮紮實實取得了另北方各族不敢南下,重建西域都護府,開疆拓土數千裡,其戰功完全不亞於漢武時代。

漢武帝還曾經為了拉攏而派出宗室女和親烏孫等國,鄧綏主政期間卻堅決不和親,無論是送出公主還是接納質子,一個都不要。

單是這點骨氣和誌氣,就足以讓無數男兒慚愧。

若論功績,的的確確,她稱皇稱帝毫無問題。

隻是在她所在的這個時空裡,西漢的呂雉並未稱帝,死後呂家被清算抄家,連劉盈的兒子也被殺得乾乾淨淨。

那還是呂雉有親生子女的前提下,而鄧綏卻膝下無子無女,無論是漢殤帝劉隆,還是如今的漢安帝劉祜,都不是她的親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