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營裡,兩人有單獨的帳篷,每天晚上睡覺前,施筠的工作就是對藥材進行清理和晾曬。
藥材不可在太陽下暴曬,這樣會流失藥物的成分,最好的辦法是烘乾,可是她沒有那個條件,就暫時將它們鋪展在帳篷裡進行陰乾。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藥材都是乾貨藥效佳,也有很多藥材越新鮮越好,比如寒涼性的。
古有‘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的說法,說明人們最早應用草藥治病,都是采用鮮草藥,隨采隨用,也正是遍嘗了各種鮮草,才發現了許多能治療疾病的草藥中藥。
考慮到目前條件的限製,施筠打算運用鮮藥治病,因為最早的本草著作《神農本草經》裡就認為‘生者尤良’此‘生’實指‘鮮’而言。
鮮中藥自然汁具有藥鮮汁醇,氣味具存的特點,最能保持藥物的自然性能。
鮮藥臨床的常見方法有:直接入湯劑法、自然汁內服法、蒸露法、煎膏法、搗爛外敷法、自然汁外用法。
此外,針對某些具體病症和患者情況還有多種不同的應用方式,如製成酒劑、糖漿劑、針劑、片劑等形式應用,或二種以上方式並用。
但不管是什麼方法,她現在都急需這些搗藥,製藥的工具和瓶瓶罐罐,但這些東西他們這個小城池根本就沒有。
製藥的工具好買,可是裝藥汁的瓶瓶罐罐並不好買,因為是瓷器,而且小而精,所以需要定製,這個年代都是瓦罐和瓷器,沒有玻璃製品,也不像後世那樣想買什麼樣的東西直接買就好,不折騰個十天半個月休想拿到訂製品。
兩人到了南疆最大的府城裡看了一遍,發現這些瓷器的造價相當高,甚至都比得上裡麵裝的藥了。
她倒是想用裡麵的殘次品替代,可是殘次品和她所需要的密封性好,且小的瓶子完全不搭邊兒,根本就沒辦法用。
在尋找合適的瓷器的時候,還看到了不少陶藝品和玻璃製品,不過這個年代的玻璃品因為一遇熱水就炸,所以隻能作為裝飾品,而不能用於生活器皿中使用,價格也不低,直接就被她PASS掉了。
她學過化學,如何製造玻璃,她心裡門清,可總不能因為要用一些瓶瓶罐罐,去做玻璃吧?
哪裡想到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淩舞上了馬車之後,覺得這個計劃可行。
“原主和其父親雖然是將軍,這些年也收了不少的戰利品,雖然不算窮,可也不算富有,而且他們父女倆不善經營,什麼營生都沒有,倒不如,我們倆琢磨點生意出來,一方麵自己用錢方便,另一方麵也可以為以後留條後路,你覺得呢?”
施筠也意識到錢的好處,就像定做這些瓶子,如果他們有錢,她也不至於在這上麵耗費這麼多時間去比較了,她如果做軍醫的話,未來的需求量會更大,就憑他們一家子為朝廷效命發下來的工資,根本就不夠看的。
隻是玻璃製品這個年代已經有了,雖然防炸技術不過關,但好歹也算是有了,他們再做的話,人力物力不說,也耗時耗力啊,反正隻要有錢就行了唄,有錢了什麼做不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