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的聲音太大,大到什麼程度呢?
偌大的操場上,坐著穿戴整齊、安靜的兵哥哥們,他們有紀律,所以不會在這個時候說話。
家屬們雖然沒有那麼多的約束力,但是被氣氛渲染的,也沒有誰敢大聲喧嘩,都是小聲的嘰嘰咕咕。
然而,陳紅的這個響動,沒有把李華李想嚇著,反而把她身邊的張亮媳婦,以及前麵領導那一桌給吸引住了。
遲垣和張亮一看又是這個陳紅,臉都要黑了,親自踱步走來。
“怎麼回事?吵吵什麼呢吵吵?還有沒有點紀律?”
所以,等陳紅意識到不對勁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張亮和遲垣過來之時,她和她的表姐還在那兒拉拉扯扯,一個讓坐,一個不願意坐,居然還能抽出空去瞪李華,這眼力界兒,也是沒sei了。
“團長,指導員,都是這個女人,她,”
不等陳紅把話說完,遲垣已經很不耐煩的看向張亮。
“指導員,今個兒是咱們全團上下一年一度的除夕之夜,怎麼?你家的這位,是想要把這裡變成她自己的舞台嗎?”
張亮何嘗不覺得丟人,那簡直就是丟人到家了好嗎?
未免遲垣把更難聽的話說出來,他即刻板著臉訓斥陳紅。
“還不趕緊坐下來,難道你想眾目睽睽之下,被人從這裡趕出去?”
陳紅一臉不情願,但在張亮的瞪視下,不甘的坐了下來。
遲垣見她還算識時務,邊轉過身對負責今夜的宣傳乾事喊了一聲。
“行了,通知後廚還有舞台那邊,可以開始了!”
既然是和家屬還有基層戰士一起舉辦的除夕晚會,自然少不了文工團的助興,當然,還有家屬表演環節。
但因為李想他們幾個都不屬於這裡任何人的家屬,所以也就沒人通知他們。
八十年代初的酒席雖然比六七十年代好很多了,但是在李想的眼裡,還是以吃飽為主,味道嘛,就差強人意了。
餃子一個桌子分一大盤,大概一百個,平均下來就是一人十個,這個算是主食。
之後就是八涼八熱,這十六個菜啊,彙集了天南海北的特色,什麼川菜豫菜東北菜等等,當然,體會到戰士們的食量,所以每一道菜的量都非常大。
李想他們這一桌的主要戰鬥力就是陳紅、三個孩子,以及這位張亮媳婦。
她不知道這指導員優秀怎麼樣,但是在吃的麵前,這一家子還真是讓她大開眼界。
那狼吞虎咽,生怕吃不著的樣子,太恐怖了,李華他們幾個的筷子都不好意思和他們搶。
那是真的搶,若非因為這裡是部隊,估計都直接拿盆截胡了。
尤其這張家的二兒子,居然還站到桌子上,就著整個燉菜的盆,吸溜吸溜的吸粉條。
這真不是李想矯情,實在是衛生和素質擺在這兒,接下來,那道菜她連碰都沒碰一下。
遲一揚遲一飛似乎早就見怪不怪了,對李想低聲解釋道。
“張叔叔家兄弟姐妹多,就出來他這一個人才,他的工資,每個月都要寄走一大半拉扯家裡的弟弟妹妹,還有老子娘老子爹,而他家呢,三個孩子,再加上人情往來,每個月的錢和糧都沒剩下來過。雖不至於吃不飽,但吃不好是真的,像今天這樣的場合,孩子們是真的饞了。”
“你看看其他桌,其實情況都差不多,這個年頭,一個家庭能供出來一個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他們能拿到工資,那也多虧家裡的兄弟姐妹,所以基本上都要往家寄不少,條件好的,沒幾家。”
聽完遲一揚的解釋,李想雖然表示理解,但自身的習慣在這兒擱著,就算被人說瞎乾淨,她也不想再吃了。
“瞎乾淨,居然還嫌我們臟,吃飽了撐了的,不吃是吧,不吃我們一會兒可端走了啊!”
“……。”陳紅就好像她肚子裡的蛔蟲似的,她想什麼,她一清二楚。
左右一看,不止是她自己擱了筷子,外公外婆還有媽媽,以及一飛一揚,也不怎麼夾菜了。
李想又瞥見張家兩個兒子的黑指甲,那手也不知道多久沒洗了,就那抓著餃子和粉條就吃,也不用筷子。
這都什麼習慣啊!
她皺了皺眉,逼著自己把目光擱在舞台上,軍營裡的晚會都是時下最流行的那些軍歌、舞蹈、小品,都是反映當代軍人的一些日常生活和精神。
聽的是慷慨激昂,跳的是歡天喜地,十分應景。
等軍區和文工團聯合籌備的晚會表演完後,就輪到家屬區登台表演了。
原本李華和李想都是一副置身事外,純粹來充當觀眾的,哪裡想到這個陳紅還真是朵奇葩。
剛剛在她們這裡吃了虧,這會兒更是迫不及待的要討回來,也不知道剛剛她上去尬演尬唱的時候和人家主持人說了啥,她這邊剛下台,人家就在上麵喊李老師了。
這李華是李老師,李想是小李老師,母女倆被戰士們齊聲喊著:“來一首,來一首!”
這種情況下,你說你有拒絕的餘地?
“怎麼樣?要是實在沒有節目,咱哥倆上去給他們表演一段兒雜耍!”
遲一揚歡脫的解圍讓李想倍感溫暖。
“不用,唱就唱唄,媽,你不是最喜歡唱那首《明天會更好》?我來給你伴奏,你來唱,如何?”
羅大佑的《明天會更好》發行於1985年以後,不過不影響,反正就唱這一次,尤其李想自己也對李華說了,這是她聽朋友唱過的,覺得好聽,就學了,將來這首歌發行出來,再編理由糊弄過去就行了。
“《明天會更好》?我怎麼沒聽過這首歌?你們聽過嗎?”
那媛和金興早就看不慣這個陳紅了,這會兒她說話,也沒搭理她,隻是鼓勵似的拍拍她們母女倆的胳膊。
“不用緊張,就拿出你們平時在家唱的水平就行!”
這首歌是李想教李華的,那媛和金興自然是聽過的,所以誰都沒覺得意外。
李想趁著大家不注意,從自己的背包裡拿出一根葫蘆絲和一把口琴。
之後母女倆在戰士們的歡呼聲走向舞台,讓兩位主持人幫忙把帶線的話筒調到她們合適的高度。
之後李想將口琴擱在自己的口袋裡,拿著一把葫蘆絲,先以調侃的方式說了句。
“不好意思啊,好久沒吹,有點生疏,容大家等我調試一下音兒。”
李想試了幾個音調,找到自認為合適的調調後,就朝李華點了點頭。
葫蘆絲是雲南少數民族的樂器,常用於吹奏山歌、農曲等民間曲調。
葫蘆絲音色獨特淳樸,外觀樸實、精致,簡單易學,其實它並不適合為《明天會更好》演奏。
但如果讓李華就這麼清唱,未免太無趣了點兒,所以她主動站出來為她伴個奏啥的,有她在她身邊,也能壯壯膽不是?
這首歌的調子改成葫蘆絲的音調並不容易,好在之前她教李華唱歌的時候,用的就是葫蘆絲和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