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婦人話畢,就嗬嗬的用帕子掩著嘴笑。其他人也跟著附和著,都道林琅聰明長得好,紛紛起身走到了林周氏身邊來逗弄林琅,還順便送上個各自準備好的見麵禮。 賈敏看了那婦人一眼,微笑著沒有說話,給呂媽媽使了個眼色,呂媽媽就上前道:“三老太太,還是讓奴婢來抱我家大爺吧,您年紀大了,彆再累著您了!” 林周氏有些不舍的把林琅交到了林琅手中。待眾人都坐好,林周氏給身邊的盧氏使了個眼色,盧氏就看了眼方氏和其他三個庶子媳婦,幾人起身,由盧氏帶領著跪在丫鬟準備好的蒲團上給賈敏磕頭。這些人中,就有剛才那個眼中帶著算計的婦人,她是族長最小兒子的嫡妻,娘家姓邱,是杭州一個茶莊老板的女兒。 賈敏叫了起,讓墨蘭把準備好的禮物分給了她們,每人一支金鑲玉的發釵。侄媳婦們磕完了頭,接著就是侄孫媳們給賈敏磕頭了,賈敏也都送了他們一份見麵禮,是每人一對金鐲子。 林氏族長共有九個孫子,大房盧氏生了兩個兒子沒有庶子,二房是庶出有一嫡一庶兩個兒子,三房也是庶出隻有一個庶子,四房的方氏同樣生了兩個兒子,還有一個庶子親娘早逝也養在方氏身邊,五房也是庶出,但因是族長最小的兒子,所以也很得族長的寵愛,邱氏隻生了一個兒子,也是五房唯一的孩子。族長的九個孫子中有四個已經成親生子了,其中大房的長孫和四房的老六已經有了秀才的功名。族長的五個兒子都市都不成器,在孫子們還小的時候,族長就花重金,尋了最蘇州有名的楚舉人來家中坐館,專門教授孫子們功課。好在其中的兩個嫡孫都比較爭氣,如今在蘇州城中也算是小有名聲的讀書人了。 族長這一支還有一個庶房的弟弟,但是已經去世多年了,他的兒子就住在族長他們家後麵的一個三進的院子裡,今日並沒有讓他們來拜見林如海和賈敏。 “咱們林氏在蘇州也算是望族,人丁興旺,各房之間相處的也比較和睦,各家也有各自的營生,拖了五叔和七堂弟福,日子也都過得去!就是有個什麼難處的,兄弟之間也都會幫忙出主意、出力。等到大年三十祭祖的時候,咱們到祠堂去,弟妹都能見到,到時候再讓他們一一拜見吧!” “到時還要請三堂嫂在旁提點於我!” “那是自然!這裡還有五個孫女,也讓他們給弟妹磕個頭吧!” 五個漂亮的姑娘聞聲上前給賈敏磕頭,其中一個看著十四五歲的姑娘在最前麵,是五人中年齡最大的。她是族長唯一的一個嫡出的孫女,是盧氏生的小女兒,名叫靜怡。其他的四個都是庶出兒子生的庶女,身份地位當然是不能跟靜怡相比的。 賈敏送林靜怡的見麵禮跟四個侄孫媳的一樣,都是對金鐲子,給其他四個侄孫女的是每人一對銀鐲子。 “我這個大孫女啊,最是討我喜歡,從小就養在我的膝下,我見有幾分資質,就請了女先生到府裡教導,弟妹看看她可還上的了台麵?” 賈敏見林靜怡行舉倒是還算不錯,長的也是麵若桃花,隻是太過單薄瘦弱了些,江南的女子大多也都是這幅嬌弱的模樣,但是,賈敏出身將門勳貴,行動規矩自然是完美無瑕,卻對這種病西施似得女子怎麼也喜歡不起來。賈敏見林周氏言語間對這個長孫女十分推崇,也就順著林周氏的話誇道:“三堂嫂真是好福氣,這家裡娶的媳婦兒、孫媳婦兒都個個出挑,養的孫女也都是好的。我一看靜怡就是個知書達禮的姑娘,可見是從小跟在三堂嫂身邊,三堂嫂費了心思教導出來的。” “哈哈哈!弟妹也太看的起我了,我老了,哪有哪個精力教導孫輩呀,一是這孩子還算伶俐,再就是先生教導的好!“林周氏高興的合不攏嘴,盧氏也因賈敏誇獎了自己的女兒而欣喜不已。要知道賈敏是從貴人雲集的京城中來的,自身又是出自公侯之家,如今更是有縣主的誥命,能得賈敏的一句誇獎,林靜怡就能選個更好的夫家。 賈敏看到林靜怡的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得意的看了其他的四個姑娘,重新站到了林周氏的身邊,拉著林周氏的胳膊撒嬌道:“祖母您就不要取笑孫女兒了,當著七叔祖母的麵,不是讓七叔祖母看笑話嗎?” 她的話音剛落,賈敏的餘光就掃到了一個略小些的姑娘偷偷的撇了下嘴,這姑娘是這些人當中長相最為明豔的一個。賈敏不動聲色的收回目光,笑著問林周氏:“三堂嫂的這位長孫女可是定了人家了?” 林周氏笑著拍拍林靜怡的手道:“她還未及笈,正打算過了年就個她相看人家呢!” “祖母!您說什麼呢?”林靜怡臉紅著低下頭,用細小的聲音撒嬌道。 賈敏見了林靜怡的作派,不由的渾身起雞皮疙瘩,她掩飾的端起茶碗喝了兩口茶。 此時,前院傳來了消息,族長讓眾女眷去拜見林如海,拜見完了就在花廳中用午飯。 賈敏與林周氏相攜著走在前麵,後麵跟著其他女眷,他們一路走到了前院的大廳中,族長喝林如海正分彆坐在大廳的上位處,子孫們都坐在下手,見林周氏帶著賈敏進來了,就都起身行禮。抬首間,看到了賈敏的容貌氣度,均是呆愣當場,如賈敏一般容貌絕俗的在江南一帶並不難尋到,但是賈敏這樣的端莊大氣可非一般人家能夠養的出來的,在場的男子無一不感歎林如海的好命,即使沒有了位高權重的父親,也能娶到如此佳人,真真是好福氣了! 林如海走過來給林周氏揖了揖禮,“三堂嫂好!多年不見三堂嫂的氣色還是這麼的好!” 林周氏還禮道:“七堂弟客氣了!七堂弟好福氣,如今嬌妻麟兒都有了,五叔泉下有知,也可明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