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以為佛修就是說大實話,沒有忽悠的。他們有時候也有忽悠,也有吵吵鬨鬨,隻要把握一定的度就可以。
六阿哥的師兄本想著等六阿哥出山門之後,就會感受這個世界的殘酷,來一個深刻的體悟,指不定就大徹大悟,以後就認認真真修佛。那一位師兄還想著這是對師弟的考驗,彆以為外麵都是善良的人,外麵也有大壞蛋。
“弟弟。”四阿哥疑惑地看著手裡的佛珠手串,這個是做什麼用的?
當跟著四阿哥的宮人看到四阿哥手中突然出現的佛珠手串,便想到六阿哥之前在洗三眼上給太子的玉佛墜子。
“這是六阿哥送您的。”一旁的宮人道。
“送?”四阿哥盯著手裡的佛珠手串。
此刻,太子正在上課。
皇帝確實時常親自教導太子,但是皇帝也要處理奏折,不可能時時刻刻教導太子。有時候是讓太子去某個宮殿上課,有時候便是讓人去東宮給太子上課。
宮裡宮外的人都知道太子深得皇帝重視,太子出生沒有多久就被皇帝封為太子了。
此次,六阿哥的出生,表麵上看就已經影響到了太子。多少人故意在太子的身邊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不過就是想讓太子惹了皇帝的厭煩。
這一會兒,太子上課也不專心,當夫子問太子話的時候,太子便愣住了。
夫子見太子沒有回話,便知道太子沒有用心讀書,忍不住搖頭。夫子卻也沒有繼續問下去,隻打了跟太子一塊讀書的人的手心。
像太子這樣的人物,夫子哪裡可能隨意去打太子,很多時候都是打伴讀。
“上課,切不可分心。”夫子打伴讀一板子手心還說一句話,“得知禮明事。”
伴讀挨打了,手心疼,卻不敢大叫。
太子在一旁看著,這板子不是打在自己的手心上,到底沒有多深的感覺。特彆是他看著伴讀隱忍著疼痛沒有叫出聲來,沒有淒慘的叫聲,那麼太子這樣就更難體會到伴讀到底有多痛。
若是太子問伴讀:痛嗎?
伴讀隻會回答:不疼。
伴讀也是權貴家的孩子,早在伴讀進宮陪著太子讀書之前,家裡的人就教導他們要如何做。
“用心讀書。”夫子打過伴讀之後,便示意伴讀回去坐下讀書。
這一次,太子倒是沒有繼續分心,頂多就是想著晚點再去看看六阿哥。
太子有些羨慕六阿哥,六阿哥能跟著太皇太後,聽說他們的皇阿瑪曾經是就跟在太皇太後的身邊。
而六阿哥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成為被羨慕的對象,他就想著他好像弄錯了,他是弟弟,弟弟是不應該給出見麵禮,是該讓他們給他見麵的吧。
六阿哥:完了,弄錯了!
現在,他總不能收回那些東西吧。而且,他要是給了這個,不給那個,不是顯得很不公平,他得看看他還有多少串佛珠手串,他還能送什麼?
好在師兄沒在,不然,師兄一定要說:你每天都是在敲你的腦袋,不是在敲木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