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季深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拿起他放在旁邊的傘看了眼。
這是一把製作精良的油紙傘。白藍相間的傘麵,上麵還有一首題詩,看起來頗為高雅。
這個時候傘還是少見的,造傘工藝也不如後世發達。
古時傘被視為權貴的象征,隻有皇帝或高官才可以使用,且顏色規格都有明確規定。不過當時的傘與後來出現的油紙傘完全不是一回事,那時候叫“羅傘”。就是電視裡皇帝出行,後邊人舉在他頭頂的那塊又醜又飄搖的布。
那玩意兒出行不方便,平民或大多官員如果要冒雨出行,還是用蓑衣或鬥笠居多。
雖說從紙張被發明之後,油紙傘就有了雛形。但是因為它做工複雜,不大耐用,一直到唐末宋初才開始流行起來。並隨著民間製傘工藝的快速發展,成了富有裝飾性的工具,大為普及。
邱季深將他的傘在手中轉了一圈,葉疏陳見她愛不釋手,說道:“你喜歡這把傘?府裡還有,你要是答應我,就是自己人了,我自然可以送你一把。”
邱季深:“我在想,這傘能賣嗎?”
“你想賣給誰?”葉疏陳說,“打傘自然是不如穿蓑衣的。用蒲草遮雨,就更是簡單。即便都沒有,淋會兒雨而已算不上什麼。你知道這樣一把傘,要多少銀子嗎?這上麵的字是誰寫的?它又能用多久?隻有富貴人家或文人墨客偶爾買著玩罷了。”
雖然葉疏陳的語氣與平時並無區彆,但邱季深還是從中聽出了一股“何不食肉糜”的味道,怕是對方覺得她不問世事,問出了個蠢問題。
邱季深說:“那是因為做的人少,手藝也不精進,所以東西又貴又不好用。但如果有利可圖,我相信會有不少貧苦人士願意出來做傘的,那傘自然就不會那麼貴了。鑽研一番,或許還能做出平常人家能買得起,又耐用的傘呢?”
“至於蓑衣,穿在身上又沉又重,擋不了多少雨,總是會打濕衣服,雨天行路艱難。若是能撐把傘,那就很好了。何況京城內不少富庶人家,出了那樣的傘,想必是會買的。”
這可是一個很明確的商機啊!
唐末宋初那個年代,就有幾位庶民,是靠著賣傘發家,並成為有名的富商的,後來甚至被皇帝接見。
這是一種什麼感覺呢?大約是站在了牛市即將起飛的前一天,而她有一筆流動資金正靜靜躺在賬戶裡,就等著她閉眼買入一支股票,帶她走向人生巔峰。
“誒。”葉疏陳將她的手按下說,“打算靠這個掙錢,你就彆想了。你又不是走投無路,怎會起這樣的心思?不過,你要是找個人幫你的話,記得一定要找信得過的人。雖然我是不覺得,此事能有什麼進展。”
邱季深張開嘴:“啊……”
唐朝的商人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身份。古代的戶籍製度是有等級的,隔幾年就要核對一次。
“凡習學文武者為士,肆力耕桑者為農,功作貿易者為工,屠沽興販者為商。”
不同的等級,國家收的稅都不一樣。
商人的“身份證”上寫的就是“市籍”,代表你是個商人。這個能改,但是有點難。
漢朝對於商人的看法更苛刻一點,認為他們是賤民,到唐朝好一些,屬於良民。但明麵上依舊不允許他們加入公務員的隊伍,需要走走後台操作一下。
一句話就是,你想當官,就必須先停了自己的生意。同樣的,你做了官,就不能再做任何的生意。這顯然跟邱季深的目標有點矛盾。
也許她跟錢之間,注定有點犯衝。
可邱季深還是不想死心,將紙傘在手裡轉了兩圈。
不能賺錢那就不賺,當買個喝彩聲也好。反正她決心要把這事兒給乾了,說不定還能給朝廷提供一批就業崗位。
而且名聲在這個年代特彆重要。她如果表現良好的話,這個停職能撤銷也說不定?
葉疏陳觀她神色,認輸說:“行吧,看你這幅表情,我就知道你要做什麼了。不要怪我沒有提醒過你,有些心思可是很危險的。”
邱季深:“我知道。不是你想的那樣。”
葉疏陳:“那你想做什麼?”
邱季深說:“我想做你的陪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