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風俗(1 / 2)

司空 牛角弓 5337 字 4個月前

林泉縣是個小地方。

想當年,順州、燕州,甚至再靠近南邊的瀛洲、莫州都還在大遼版圖之內的時候,這裡就是一個十分不起眼的中轉站。周圍的檀、順兩州都有重兵把守,於是,林泉隻需要默默無聞的安穩著就好。

很多大商家就是看中了林泉的安穩和地利之便,特意將商號開在這裡以做中轉之用。這些走南闖北的商隊仿佛流通的血液,給林泉帶來了旺盛的生機。

林泉縣令李嘉禾帶著小書童從林泉縣最寬闊的泉水街上走過的時候,心裡不無遺憾的想起了這個小小的縣城往昔的盛景。

那個時候,走在林泉的大街上,隻覺得街道擁擠,做生意的攤販幾乎將街道都擠滿了。走到哪裡都是商販的叫賣聲、討價還價的聲音,以及行人們的笑語喧嘩。

那種繁華熱鬨的景象會讓人覺得,這座小小縣城的興旺與繁榮是會一直一直延續下去的。

然而不過短短數年,泉水街上就不再有挨挨擠擠的攤販,街道兩旁的商鋪也空了一大半兒,剩下的店鋪就算仍舊照常開張,卻也沒什麼生意了——商人們最是奸猾,一旦嗅到風向不對,他們立即會卷著自己的財富,遠遠離開這個地方。

李嘉禾為了鼓勵這些商販們照常開門做生意,已經再一次將稅賦下調了。但這種調整似乎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因為城門緊閉,林泉縣城已經沒有商販和遊客來往了,隻靠本縣有數的居民,實在難以拉動不停倒退的商業狀況。

沒有生意可做,街市上就難免會呈現出蕭條的景象來。而城門緊閉,裡長、戶長出麵將城中的壯丁編成巡邏小隊,這種情況又加劇了普通居民的惶恐情緒。

但外麵局勢緊張,李嘉禾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大開城門,強裝出一副平安無事的假象。想來想去,也隻能讓手下主薄每日寫一些安撫百姓的告示,貼在街口讓人念給百姓聽……這一招還是跟鳳家軍學來的。

聽說鳳家軍占領了順州和薊州之後,就是這般每日讓人用契丹、漢兩種語言輪番宣讀告示,安撫民心。

不過李嘉禾卻覺得這種法子好像也沒有起到什麼作用,縣城裡惶惶不安的氣氛並沒有因此就有所改變。

難道是文書寫的不夠好?

或者是宣讀文書的人不夠和善?

李嘉禾一路思索著,順著泉水街走到了南城門。

城門自然是緊緊關閉著,城門上下有身著鎧甲的衛兵輪番巡邏,遼國的大旗在城牆上方獵獵招展,戰意凜然。

李嘉禾的精神也為之一振。

城門守衛早就認出了縣令,意思意思的看了一下他的腰牌,正要將人放過去。就聽李嘉禾身後的書童“咦”了一聲,訝聲說道:“那是誰在放風箏?”

李嘉禾抬頭,就見城牆上方,高遠的天空上,幾隻燕子風箏悠然地飄動。

城門守衛將李嘉禾的腰牌遞回來,笑著說:“大約就是附近山裡的村民吧。他們漢人花樣多得很,聽說誰家裡有病人,就要裁了風箏來放,說是可以將病根一起放走。”

書童“哦”了一聲,或許是覺得自己有些少見多怪了,他小聲嘀咕了一句,“以前也沒見有人放這個。”

林泉縣裡也是宋遼混居,但居民在一起生活的久了,生活習慣方麵也會逐漸同化,進而衍生出一些不遼不漢的習俗來,反而將本國的一些習俗都淡忘了。

李嘉禾皺起眉頭,有些疑惑地望著天空中悠然飄動的風箏,也不知是不是他心中多疑,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

他收了腰牌,帶著書童走上城牆。

這裡視野開闊,看的更加清楚。李嘉禾順著城牆慢慢朝著西城門的方向走,果然看見城外正有人在放風箏。

西城門外的山腳下有一條河,河麵隻有丈餘寬,冬日水淺,騎馬過河,河水也隻能沒到馬兒的小腿位置。

此時此刻,河對岸,山腳下,幾個農夫打扮的男子正帶著幾個小孩子在空地上放風箏,旁邊還有兩條大黃狗跟著跳來跳去。

稍遠一些的地方,還有一堆黑灰,像是燒過紙。

李嘉禾是知道一些漢人的習俗的,知道他們這樣燒紙就是祭奠家中死者的意思。但祭奠的方式中到底有沒有放風箏這一項,他也說不好了。畢竟對於漢人的習俗,他也是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