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展昭去破案50(1 / 2)

阿玉很肯定, 作為一個皇帝, 什麼都能寬容,可有一點絕對不能, 那就是造反,這一點即使是千古第一仁帝的宋仁宗也一樣, 皇帝的權威不容挑釁。想想這宋仁宗,能當四十多年的皇帝在, 真的除了仁就沒狠心的時候?怎麼可能,皇家從來就不平靜, 能穩穩的當那麼些年皇帝,沒點手段那才是笑話。

所以啊,阿玉對於展昭給包大人寫信這事兒,那是一萬個讚成不說,還特有心的圍著展昭叨叨了很久,這才讓展昭同意, 將他整理的,各種容易引發聯想的線索, 按照一定的排列順序,讓展昭一並夾帶了去。

原本以為展昭或許會多嘴問幾句,可不想阿玉抬頭看到的卻是展昭滿含深意, 略帶微笑的表情。

“真該讓白玉堂謝謝你, 有心了。”

嗯,這是看出什麼了?展昭確實看出阿玉的一些意圖,雖然他是武人, 可沒點腦子一般是當不成大俠的,更不用說還是個混官府的大俠了,展昭就是以前腦子溝溝繞繞的不多,這些年耳濡目染的,也明白了好些,看著阿玉寫的這些東西,用心那麼一想,就知道這阿玉是再把事兒往大裡頭引。

他不知道阿玉這是提前知道了劇情,玩了點半遮半掩的劇透,所以在他看來,阿玉這麼做那是生怕包大人不重視,所以才這樣略微誇大了些,是有心幫白玉堂借著官府的力量報仇。

對於這樣的舉動,展昭是讚同的,雖然在開封的時候,他一向顯得十分的遵守規矩,甚至有些因循守舊的味道,可骨子裡到底還是江湖出身的熱血占了大半。快意恩仇,重情重義,那是他曾賴以生存,博得盛名的根本,怎麼可能在官府混幾年就全忘了?在沒有官府,沒有大人的時候,稍微打點擦邊球什麼的,他覺得沒什麼不對。

那麼包大人接到這樣的信又該是什麼反應呢?當然是第一時間進宮了。這樣的事兒,涉及到皇帝,宗親,造反的事兒,不告訴皇帝,他也有點不敢動啊,那可是皇帝的叔叔。而且還是皇帝平常比較容忍,以為沒什麼威脅的叔叔,他能藏著掖著?

再說了,某些東西想要細查也需要皇帝的配合,比如那貢品的數量,想要在不驚動人的情況下,知道數字什麼的,沒皇帝你試試看?怎麼可能。還有王府擴建是否有皇帝許可也一樣需要到皇帝這裡確認的對。

至於皇帝知道後的反應?皇帝一般沒反應,表情太多的皇帝是不合格的,而宋仁宗即使再表現仁這個特征的時候比較戲多,在這關鍵時刻也沒掉鏈子,隻是比了比眼睛,歎了口氣,然後對著包拯說到:

“終究隻是一些懷疑,線索也散亂,貢品。。。雖然數量上是有些差異,可各地折損什麼的,都不好說,也不能就確定。。。包卿家,細細查探,最好先不要驚動王叔,也免得萬一消息有誤,傷了王叔的心。”

仁,果然夠仁,都仁慈到了主動給犯案的人找借口的程度了,誰敢說他不仁?甚至就皇帝這些話裡頭,包拯都能斷定,這貢品數量不對什麼的,或許皇帝早就心裡有數,隻是一直沒說而已。不管這不說的目的是什麼,是捧殺,還是不願多事,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皇帝真的心寬到了一定的境界了。所以這會兒說出先細查,這沒什麼出乎意料的。

可同時這其實也是最好的法子,造反什麼的,既然藏得這麼深,那鐵定籌謀頗多,準備也充分,再這樣的情況下,你要是大張旗鼓的查了,人逼急了直接扯旗造反了怎麼辦?那時候內亂一起,這局麵可就不好收拾了。還是先查,搞清楚牽扯多少人,證據確鑿之後,來個一擊即中,一網成擒更好。

若是按照原來的劇情,到了這裡,包大人就該退下,然後急匆匆的往襄陽去了,不過這裡,嗬嗬,阿玉這是準備關小黑屋了,居然又插手改變劇情了,他在信裡很是嚴肅的提出,這襄陽王能這麼多年沒人察覺他的反心,皇帝也不覺得他是威脅,說不得這朝廷中就有他布下的耳目,甚至有可能還是個高官權貴,或者宮內內侍什麼的,為他在皇帝這裡說好話,打掩護。

有了這麼一個提醒,腦子快的包拯會怎麼做?自然是立馬對著皇帝說到:

“為了不打草驚蛇,引來非議,官家,不如對外就說,臣這是南下去捉拿江湖大盜,審理一樁滅門案如何?”

單是捉拿大盜什麼的,雖然行動上可以多幾分靈便(盜賊竄的快嘛),可出動包大人確實聽著就假,可若是滅門案,那就很正常了,作為大宋有名的審案衙門,找上門訴說冤情,以求懲辦些下頭官吏沒能力辦的案子,這樣的事兒,這些年不知道有多少。包大人為此也不知道出去過幾次,這樣的理由十分的不引人矚目。甚至連這次進宮,也會被認為是來解釋離開開封的行程,起到波瀾不驚的目的。

既然包拯都想到這麼周到了,皇帝能說啥?自然是點頭的,甚至在包拯表示,宮內耳目眾多,請皇帝權當沒有此事的時候,雖然對包大人不相信他對宮裡的掌控力度,感覺有些不忿,可作為一個將仁善,寬厚融入到了一言一行中的皇帝來說,實在是不好表示什麼不滿,隻能點著頭,示意自己很聽勸。

哦,不隻是聽勸,作為一個文人中名聲良好的皇帝,他授信重諾也是有口皆碑的,所以啊,這次走漏消息什麼的,應該是不會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