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合格的錦衣衛30(2 / 2)

而出了這兩個故事,在鴻臚寺的記載中,在嘉靖年間倭國東瀛朝貢的記載中一樣也有類似的事兒。其中一個是,在倭/國東瀛朝貢獻禮後,鴻臚寺按照旨意賞賜了使臣黃金一百兩,倭/國使臣以人多黃金不便分配為由,請求將黃金更換為等值的白銀500兩。

阿玉連著拋出來三個小故事,當時就讓萬曆皇帝有些傻眼,他本能的感覺到了這裡頭的問題,隻是一時半刻還沒緩過神來。所以走的時候皺著眉頭,滿腦袋的問號。就是張誠也急切的看了阿玉一眼:你到底想說啥?你不能這樣,看在同夥的份上,拉老哥一把。。。

作為目前合作的不錯的同夥,阿玉相當的講義氣,趁著皇帝不注意,偷偷告訴張誠,在翰林院藏書閣,有一本根據馬可波羅口敘而成的遊記,而且還是元朝時期,根據口述記載的遊記,裡頭有他想要的。

曆朝曆代,估計也沒有那個王朝的太監像是大明的太監這樣的有知識有文化了,人家可是有讀書堂的,而能做到大太監的,多是資質不錯,學問比不過那些老翰林,比一般的秀才肯定本事些,說是有舉人的才學都可以了。這樣的人真尋到了那本書,你說,這腦子能反應不過來?不說彆的,光是裡頭將倭國稱為了zipangu,翻譯過來就是黃金之國的那一段,就足夠讓他們明白了好不。

更重要的是,在遊記記載中,人家還明晃晃的說倭人宮殿的屋頂是用純金蓋的,地板上鋪著的黃金也足有兩根手指的寬幅那麼厚。許多房間內都擺有很厚的純金小桌,窗戶也用黃金裝飾。

即使這些可能是假的,誇張的,那麼說日本有一座寺廟有一個十丈高的大佛完全由黃金鑄造而成,總不會差太多。就是大明,給神佛鍍個金身都常見的好不。至於將倭/國稱為銀群島,說倭/國銀礦數不勝數,有露天連綿的山脈俯身即可取的銀沙。嚓,即使不相信,也妨礙愛財的老太監流口水暢想一下。

而張誠暢想了,能不告訴皇帝?在皇帝沒想通的時候,及時的貢獻點知道的,那可是很有臉麵的事兒,最起碼說明他知識麵廣對。而這一說。。。你說愛銀子的最近抄家都快抄出節奏的萬曆皇帝會怎麼想?

“咱們如今金銀比例,多是一兩金對7兩銀,偶爾金價上浮,還會漲到8兩銀,這麼一算,若是往倭國兌換,這掙得,確實不少,隻是這樣一來,咱們這這銀子可就缺了。朕回去想了想,你小子肯定沒存什麼好心思,趕緊說,你怎麼想的?是不是又有什麼掙錢的法子了?”

對於阿玉,萬曆皇帝覺得,這小子真的是個人才,雖然也貪財,這個看他一個勁的折騰就知道了,對於掙錢,那是相當的有興趣。可有一點好,那就是他再怎麼折騰,卻從不做出格的事兒,不但不出格,還儘力乾點能讓更多人得利的事兒,從這裡就知道,這小子那是相當的有成算,不像是個武人,處世的手腕更像是個圓滑的狐狸。可你說真精明,也不能這麼說。因為他這出格的事兒不乾,卻又喜歡拉著他這個皇帝乾一些畫餅巨大,卻阻礙不小的事兒。你說,這折騰勁,讓皇帝說什麼好呢。真是打不得,愛不得的。

像是這個互市的事兒,他心動嗎?那是肯定的,可這互市好辦嗎?絕對不。那邊商戶能讓阿玉說有錢的和江南的差不離,就知道這裡頭肯定問題不小,想互市阻礙絕對大,畢竟肯定會傷害那些人的利益對。可說不乾?怎麼可以,那都是朕的錢,怎麼能讓那些不法的,偷著走私的人掙了?再說了,誰知道他們都走私了點啥?說不得還會來一波抄家,給他們醒醒神呢。

可這事兒真要辦起來。。。即使萬曆是皇帝,他也有點想齜牙,這會造成多少官員的動蕩?會折騰出多大的案子?甚至這抄家。。。錢是好的,再多他也敢抄回來,可。。。萬曆皇帝感覺自己愛財的名聲有進一步擴散的可能。

再說這個金銀比例的事兒,這是說倭/國嗎?皇帝就是再怎麼信任阿玉,也忍不住想到了海禁上,想到了海禁,就想到了以往說起的東南沿海那些海商,想到海商,就容易想到那些不是倭/寇的倭/寇。。。一連串的全是問題,你說讓皇帝怎麼想?阿玉這是幫著開海派張目了?不管是不是,可皇帝還是心動了。一比五啊,要是換過來,那能掙多少?

“也沒多想,呐,陛下肯定覺得臣這是支持開海的那些人了,不是臣說啊,這是不是真的,臣不知道,該不該開海,臣沒得過好處,也不懂。隻是臣發現了一個規律,這些支持開海的,那都是內陸的人多,而支持海禁的則是沿海的。陛下,您說這裡頭若是沒有利益,他們能掐起來?”

這是實在話,支持開海的,那肯定是他們吃不到肉,所以想掀鍋,而支持海禁的,自然是想獨占好處。而這能鬨這麼大,利益肯定不小,若是這樣,這比例。。。或許還真是真的。萬曆皇帝這個這麼一想腦子不但是清晰了,人都有點激動了,這是什麼,這是天上掉銀子啊!

“那這銀子。。。就是沒這銀子不足的事兒,運過去也不方便啊。”

“哎呦,我的陛下唉,乾啥運銀子?既然海商能掙錢,那就說明咱們的東西人家很需要,咱們直接拿東西換不就成了?先換金子,金子多了,銀子漲價了,那再換銀子,朝廷輪著來鐵定掙錢。真是,想想都美的很。”

萬曆又是一愣,按照阿玉這麼做的話,傻子都能掙錢,那這樣,這海商會有多少錢?嗯,為啥有想到海商而來?難不成萬曆皇帝又想抄海商的家了。。。先不說這個,銀子,銀子,轉手就是銀子,一想到銀子,至於什麼祖製?萬曆覺得,和銀子比起來,什麼祖製都沒它亮眼。嗯,當然,這事兒一時半刻的,好像還不能著急,那就先顧著彆的好了。

“張誠,一會兒你去,讓東廠和錦衣衛,好好查查那些邊境商戶,另外。。。查查,早年的福船圖紙在哪兒。記得,彆讓人知道。”

對於皇帝的這個囑咐,張誠眼角有點抽抽。哎呦,我的陛下唉,什麼叫不讓人知道?阿玉不是人啊!他都知道了!這能瞞住了?您回去再囑咐不一樣?就算是想要對著阿玉表示信任,您也沒這麼坑我這老太監的。

當然了,這話張誠也就心裡想想,說是不敢說的,再說了,他也知道,阿玉沒這麼不靠譜,看,阿玉這機靈娃,這會兒已經瞬間換了一個迷蒙的表情,好像喝醉了一樣。喝醉了?這會兒酒都沒上呢。這是在表態,說自己嘴巴牢呢。看看,陛下都笑了,這是對阿玉的態度表示滿意啊!果然,這能混的皇帝常記掛的就沒有一個省油的。

阿玉臉上迷茫,心裡卻樂嗬的很,無敵艦隊,似乎有了重見天日的可能了,雖然目前就是真整出來了,大概也就在大陸架這一圈晃悠,倭/國朝/鮮晃悠,可走出去了就是走出去了,總有一天,霸主會重新恢複輝煌的對!

作者有話要說:  明代和宋元時期比,金價絕大部分時間都相當的低,平均為1比6.47 僅等於宋元時期的36%

洪武年間曾有過1比4的比例,

永樂十一年曾有1比7.5

當然,明英宗正統五年山西大同曾有過1比1.67

明孝宗弘治六年山東曾有1比15 但那都是特殊時期,

其他多在1比6到1比8之間徘徊,還多以1比6為主。

萬曆初期1比5-6 中後期開始逐步上升,多為1比7-8,

天啟年間1比10成了常態,到了崇禎則到了1比13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