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著,杜梨便見一個佝僂的身影突然從泥塘對麵的小路上走了過來,近前一看,才發現是上次她和胡大剛去河邊時遇到的呂大爺。
老人家手裡挽著個籃子,杵著拐棍慢悠悠地朝他們這邊走。
“呂大爺,你怎麼來了?”
杜梨趕緊放下手裡的東西迎上去。
聽到她的聲音,老人立刻抬頭朝她笑了笑:“大剛家的啊,聽說你們和胡老弟他們分家了,我特意摘了點菜送過來,你們看著要是缺點什麼,平時也可以到我那菜地裡去摘,反正都是些青菜蘿卜,不值當什麼。”
杜梨聽得心裡熱乎乎的,趕緊過去把籃子從他手裡接過來,又把老人攙進屋。
“呂大爺,您吃早飯了嗎?要不在這兒喝點魚湯,都是大剛從塘裡剛打上來的,新鮮。”
呂大爺正要推辭,杜梨卻已經盛了一碗送到他手邊。老人見拗不過,便接過來喝了一口,立刻讚道:“哎呀,這魚湯味道真不錯,大剛家的好手藝啊。”
杜梨笑了笑。她前世從高中開始就在餐廳裡打工,後來又跟著熟悉的廚子學了些手藝,雖然不是頂好,但還算拿得出手。
呂大爺喝了一碗,杜梨見他還在砸嘴,便又去給他添了一碗,直到兩大碗下肚後呂大爺才拍著肚子笑了笑:“好了好了,看我送點菜過來,倒還在你這裡蹭了頓飯。”
“湯湯水水的東西,哪值什麼,大爺您要是喜歡,我以後煮了就讓大剛給你送過去。”
呂大爺趕緊擺手:“不麻煩,你們把日子過好就行,缺什麼就跟鄉親們說,地裡種的總是有的。”
兩人寒暄一陣,呂大爺便又杵著拐棍顫巍巍地走了。
杜梨這時才過去提起他那籃子,發現裡麵除了幾顆白菜蘿卜和一把酸菜外,竟還有十幾個雞蛋。
這呂大爺確實是個大方的,想那雞蛋王氏連自己的親孫女都不肯給著吃,他竟憑白送了他們十多個。
收拾一番,杜梨便和胡大剛挑著魚出了門。兩人從村裡過時,也和幾個認識的打了招呼,順便把賣魚換錢買東西的消息散播了出去。
這是杜梨第一次和胡大剛去趕集,一路上也算順利。
兩人走了一個多時辰後,一座高聳的城門終於出現在了大路儘頭,絡繹不絕的人群和商旅車隊從寬闊的城門下出出進進,看起來甚是繁華。
杜梨跟挑著一擔水桶的胡大剛從城門外走進去,放眼便看到一條熱鬨的街道,兩邊茶樓酒肆林立,商鋪小店一間接一間。街邊的犄角旮遝裡,還蹲著不少小販,高聲叫賣著自己的貨物。
杜梨看得目不暇接,胡大剛則低頭悶走,不一會兒便帶她來到了一個氣味渾濁的小市場上。
這裡大約是附近農民趕集時集中的場所,各種蔬菜和農家特產應有儘有,雞鴨的叫聲此起彼伏,將過道兩邊塞得滿滿當當。
胡大剛找了個空地,放下扁擔將兩桶活魚提出來,低頭沉默地站在一邊。
杜梨朝周圍掃了一圈,發現這兒賣菜的雖多,但像胡大剛這樣賣活魚的卻沒幾個。她想了想,便明白眾人都是因為離縣城太遠,又嫌挑兩桶活魚走山路費力,所以沒有多少人願意做這個生意。